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2022年度对党百年经验和政策体会

发布时间:2022-07-05 10:5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对党百年经验和政策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对党百年经验和政策体会

对党的百年经验和政策的体会4篇

第一篇: 对党的百年经验和政策的体会

想当一名医生,按照目前的培养体系和政策,大概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临床医学5年制+规培3年=8年,获得本科学位及规培证,只有本科学历恐怕只能进入社区卫生院、二级医院、县医院一级;

3.临床医学5年制+学硕3年+规培3年=11年,获得学术硕士学位、规培证,跟上一种方式相比,多了3年规培,但在学术上有一定优势,在目前各级医院都重视科研的大背景下,在就业上有相对优势,但时间成本太高;

4.临床医学5年制+专硕3年+学博3年=11年,获得专业硕士学位、学术博士学位、规培证,这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能够获得博士学位,同时时间最短,能够进入一二线城市大部分三甲医院,但随着博士推荐制的流行,就读博士越来越难,如果能在同一医学院、同一导师名下继续就读,倒不失为最好的方式,强烈推荐;

5.临床医学5年制+专硕3年+专博3年=11年,获得专业硕士学位、专业博士学位、规培证,同样非常优秀,能够进入一二线城市大部分三甲医院,但可能在实验室时间较短,不一定能发表高分文章,与上一种相比存在一定劣势;

6.临床医学5年制+学硕3年+学博3年(或硕博连读5年)+规培3年=13年或14年,获得学术硕士学位、学术博士学位、规培证,学术上会有非常大的优势,更有可能在学术上有一定结果,能够进入一二线城市大部分三甲医院,但时间成本太高,有可能33岁还在做住院医师,慎重考虑;

7.临床医学8年制+规培3年=11年,获得专业博士学位、规培证,8年制曾经是天之骄子,高考分数线极高,但近年来有人认为8年制毕业生很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临床、科研能力都不令人满意。从性价比上来看,11年获得博士学位和规培证,同样不错,但建议就读顶尖医学院8年制。

第二篇: 对党的百年经验和政策的体会

2020年党的教育方针政策_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3篇20xx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20xx年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一

  数学组:李聪

  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党的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青年学生集中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各级各类学校要站在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的高度,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培养工作。我们党历来关心青年学生、爱护青年学生,重视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xx大以来的20xx年间,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方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明确任务,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在近年来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与探索中,社会关注最多、反映最强烈的教育问题就是“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和教育的规范化管理等问题。只有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真正解决了这些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才能使教育真正达到人民满意的程度。有了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才会有最坚实、最广大、最合理、最有发展空间的人力资源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才群体、创新实力、和谐社会等,都将具有强大竞争力和永续发展动力。

  深入学习党的报告,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本质所在和内涵之义,而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和基本要求。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高度凝练了学校德育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寻求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增强德育工作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提高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向心力。

  20xx年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二

  自1998年师范学校毕业工作从教十二年。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积极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平时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在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在教学、教研工作上,严格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认真学习和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脚踏实地,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政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敬业爱岗,乐于奉献,深受校领导及师生的好评。在教学实践中,敬业意识强,奉献精神好,教学思路新,教学方法好,教研效果佳,教学成绩优,能潜心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导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承担各类教学公开课,撰写教学论文,参与教研课题研究。能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注重吸取教研教改前沿信息,在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实践素质教育理论。每学期都能按要求认真制订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根据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法,注意尽到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课外经常开展 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对后进生和差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0xx年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三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即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关注:培养具有何种功能的人,培养的人的素质结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归宿(导向 调控 评价)

  个人本位论—人格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伦理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关于教育工作的总要求。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

  ·来源:

  党的政策性文件。人大制定或批准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性文件。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二,教师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

  ·教师常规角色行为:父母的替代者 知识的传授者 集体的领导 法官和裁判 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教师角色的更新:学习的促进者 学生的交往者和合作者 终身学习者 教育教学行为研究者 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的知识素养(学科知识 文化科学知识 教育理论知识),专业才能素养(教学技巧 教学能力 教养能力),专业精神素养

  ·教师自我发展的具体途径和策略:日常教学反思 个人行动研究 个人阅读和反思性写作 同伴交流合作 跳出教育谋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 微格教学 教学决策训练 反思训练 开展行动研究

  ·师德规范: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核心) 爱国守法 关爱学生 终身学习

  ·加强师德教育的必然原因:

  教师职业特性的要求(教书育人 ,学生榜样)

  教师劳动特点的要求

  当代教育变革的要求(尊重,平等,和谐)

  师德现状的要求(权欲 名欲等)

  ·师德教育的方式:大学的“入学教育课”强化教师的专业思想

  设置专门的师德教育课程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师德教育

  在教育实习中加入师德教育内容

  实践 拜师 自我修养(反省 慎独)

  三,日常教学、管理的常规工作

  任务—是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环节—备课 上课 作业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成绩检查与评定

  实施要求—目的明确 计划周密

  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充分发挥校内和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领导作用

  4班级组织的管理:班级财务管理 班级信息管理 班级评价管理 班级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班级危机管理

  培养形成班集体—确定发展目标

  建立班级核心队伍

  建立班级的正常秩序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四,学校 学生安全(危机管理:危机预设—危机防范—危机确认—危机控制—危机善后) 意义: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净化 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安全意识

  教师存在的问题:个别教师安全意识比较淡漠

  教师应对学生安全教育:坚决执行学校有关安全的制度和规定

  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安全教育—公共卫生教育—防止意外伤害安全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

  五,新课程标准(知识中心·赫尔巴特 学生中心·杜威 社会中心·布鲁纳)

  ·课程制定的影响因素: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知识及其发展

  新课改背景:教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推动新课标,为“素质教育”真正落实找到切入口;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非常重视调整培养目标,使国民具有能适应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全面素质;培养具有

  终身学习愿望,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的未来人才;重视评价改革,注重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

  ·目标:1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繁多的现状

  3改变课程内容繁杂偏旧的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展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三级管理

  ·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课程设置的变革(综合—分科与综合—分科)

  2课程标准的变革

  3教师角色的变革(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人生的引路人 研究者,课程建设开发者,开放性的老师)

  4学习方式的变革

  5课程评价的变革

  6课程管理的变革



第三篇: 对党的百年经验和政策的体会

中国的经济形势和政策

作者:吴晓灵

作者机构:全国人大常委

来源:上海经济

ISSN:1000-4211

年:2009

卷:000

期:005

页码:14-15

页数:2

正文语种:chi

摘要:(一)中国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方针、政策 当前,国家的总体方针是: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保增长,重民生。从去年的10月份到现在,这个用词的顺序是有改变的。原来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重民生,最近把调结构,扩内需提到了首位。而且把保就业也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扩内需是以扩消费内需为主。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第四篇: 对党的百年经验和政策的体会

保障性住房的国际经验借鉴和政策启示

2011-02-0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保障性住房供需缺口逐步扩大。按照2010年保障性住房供地面积万公顷、每套70平米计算,一年内也仅能建成350万套,要完成6390万套的总需求,要年。由此看来,我国建设保障性住房任重道远。很多国家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结合本国的特点,进行了许多有效的实践,值得我们借鉴。

  一、保障性住房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政府介入,市场主导

  美国政府介入房地产市场较早,但没有采取直接干预的形式,而是在保证市场稳定发展的前提下,采用多样化间接的调控手段,保障政策实施的高效率。

  1.构建公私结合的住房金融保障和抵押贷款保险体系。为实现“人人享有体面的住宅”的目标,美国采取金融支持、税收减免、租金控制、住房资助券等多样化措施,其中,金融支持在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932年和1934年,美国先后成立了“联邦住宅银行抵押贷款系统”和“联邦储蓄贷款保险公司”,向公共住房开发商和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低息贷款和提供贷款保险,彻底改变了完全由地方私人金融机构垄断住房贷款市场格局。上世纪60年代,美国实行对私人金融机构进行补贴计划,扶植和鼓励私人金融机构向公共住房开发商提供低息贷款。完善的住房金融保障体系和抵押贷款体系,吸引了大量房地产开发商从事公共住宅项目开发,公共住房供应量增加,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制定和修订住房保障法规。在不同时期,根据居民居住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颁布相应的住房保障法律,通过法律强制达到住房保障目的。1934年,美国通过《国家住房法》,并依法成立“联邦住宅管理局”和“联邦储蓄贷款保险公司”,后者在《国家住房法》规定的条款内,实施抵押贷款保险职能。1937年,美国通过《公共住宅法案》,成立“联邦平民建设总处”,负责对公共住房建设提供长期补贴。1949年,美国颁布新《国家住房法》,提出“让每一个美国人拥有合适的住宅和居住环境”的发展目标和计划。1974年,颁布《住房和社区发展法》,1987年颁布《无家可归者资助法》,1990年颁布《国家经济房法》,制定相应的年度住房发展计划,州政府根据年度住房计划的规定和美国房屋和城市发展部的要求,制定各州的公共住房发展计划。

  3.重心逐渐下移的财政投入和税收减免。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大量、持续性的高额财政投入,是中低收入阶层住房状况得以解决的关键。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住房计划的目标群体定位于低收入阶层,把中等、中下收入阶层排除在保障范围之外。这一时期,联邦政府有计划地取消其住宅建设,逐步减少对可支付住宅建设的支持,转向通过税收减免来支持私人部门开发可支付住宅;
通过住房抵押贷款利息的所得税扣减、住房代金券计划等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补助。

  (二)德国:租赁主导和民生导向的房地产市场

  德国目前有8200万人口,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住房总数约4000万套,供需基本平衡。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以及民生导向的房地产政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市场配置住房资源的方式使得住房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1.分类实施、培育多元化的建房主体。通过税收政策和优惠贷款鼓励福利性社会建房和个人建房、购房,鼓励多种形式的住房建设形式,对于住房买卖设定高额的交易费用。一是非营利性建房企业兴建的福利性社会住房给予建筑预算50%的无息贷款,偿还期限为25年;
二是对个人建房给予减免税和其他鼓励措施;
三是鼓励个人按市场价购房,并可获得政府住房补贴。

  2.完善而严格的租房法律体系。德国租房市场繁荣,自有住房率为42%,租赁住房率为58%。这受益于法律对租房利益的严格保障,如法律对房租做上限限制:如果房东所定的房租超出合理租价的20%,就构成了违法行为;
如果超出50%就构成犯罪。另外,对低收入群体进行租房补贴,补贴金额根据家庭人口、收入及房租支出情况确定,实际租金与可承受租金的差额部分由政府承担,补贴期限为15年,此后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减少补贴的金额。领取社会救济、收入特别低的家庭的房租补贴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各承担50%。

  3.建立鼓励自住、稳定价格的住房金融体系。与住房抵押贷款模式或公积金模式不同,德国实行“先存后贷”的合同储蓄模式。这种房贷的实质是“合作”而非赢利,大约占到德国房贷总额的50%左右。所有房贷(包括合同储蓄和商业贷款)都实行固定利率制,储蓄房贷利率低于市场利率且固定不变,商业贷款固定利率期限平均为11年半。德国的房地产市场强化房屋的消费品属性、弱化其资产属性,规定自有自用的住宅只征收地基税,但对地产买卖则征收高额的土地交易税和资本利得税。这些措施稳定了房地产市场,减少了住房压力和保障性住房的需求。

  (三)日本:政府领导、市场主导的保障住房体制

  1.政府成立非盈利性保障性住房建设机构。建设省住宅局代表政府行使住房建设决策和管理监督的职能。在该局统管下,构造以住宅金融公库、住宅都市整备公团和地方住宅供给公社为主体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其中,政策性的住房金融机构住房金融公库,为住房建设和购买住房提供长期低息资金,公团和公社则直接建造和提供住宅。日本政府的财政补贴分为政府财政拨款和投资性贷款两种,前者用于低收入家庭的租房、购房补贴和资助公营住宅建设,后者一般用于住房建设的投资贷款以及向用于建设公共住房和低收入者发放住房贷款。

  2.官民结合的保障性住房财政金融政策。日本采用官民结合型金融政策模式,以央行为领导,民间金融机构为主体,政策性金融机构为补充。政府住房金融机构有住宅金融公库、住房公团、住宅融资保证协会等;
民间的住房金融机构由包括住宅金融专业公司、劳动金库、住房社团等。住宅金融公库是直接隶属于政府的法定机构,依照《住宅金融公库法》的规定向自建或购买住宅的国民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息贷款,为民间住房信贷机构提供贷款保险,并向建造出租用住宅的土地所有者提供贷款,其对贷款利率和额度的控制体现了政府对中低收入者的支持。

  3.鼓励自建和自住的住房政策。日本运用税收手段鼓励住宅建设。《住宅取得促进税制》中规定,利用住宅贷款白购、自建住宅的居民,在5年内可以从每年的所得税中扣除当年年底的住宅贷款剩余额的1%。

  (四)新加坡:体系完善的公共组屋政策

  新加坡实施公共住房制度,大力发展公共组屋,成功地解决了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在分配上经历了由廉租屋(租赁组屋)向廉价屋(购买组屋)的过渡。新加坡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得益于其实施独特的“居者有其屋”住房保障政策,通过专门机构运作(建屋发展局)、强大的金融支持(住房公积金政策)、政府扶持和严谨的住房分配和管理制度,解决住房保障问题。

  1.设立半官方的主管机构。半官方专门机构“建屋发展局”负责统一投资和组建保障性住房(即组屋)。住房建设启动资金来源于政府20年长期贷款和政府补贴,每年财政补贴非盈利的建屋发展局。整个住房建设的投资活动过程包括项目立项、建筑工程承包、产业出售或管理,无论是私人投资住房建设,还是政府投资建房,都必须通过招标形式确定建筑承包商。在选址上,住宅建设一般选择在城市边缘地带,在市区人口减少到一定程度、新区住宅充足的情况下,政府才集中力量改造旧城。组屋区交通便利,轻轨、地铁建设完善。

  2.建立以公积金储蓄为核心的住房金融体系。完善的公积金制度是新加坡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重要保障,它为组屋的建设和“居者有其屋”计划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所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留的居民,都必须参与公积金储蓄。政府将一部分公积金用于组屋建设,或购买政府为住房建设贷款和补贴而发行的债券,间接支持组屋建设。通过这种政策,获得稳定建设资金,避免商业贷款高额利息。

  3.实施完善的进入标准和退出机制。政府制定详细租住或购买组屋申请资格标准,按照标准购买住房才可享受优惠;
对超过规定的多出部分提高房价,以限制居民过多占用住房。同时,采取分级优惠办法,购买住房面积越小,享受优惠越多。分配优先权按申请时间次序来决定,操作简单,易为公众接受。为限制炒房,对于组屋的家庭套数、转让的时限都做了严格规定。为防止组屋衰退为贫民窟,实施有住户参与的住房更新政策。

  4.保障性住房采用政府限价的方式。组屋的租金和房价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由政府定价,实行低租金和低房价的政策。为了照顾低收入家庭购买组屋,政府提供补贴,实在无力购买的。允许其租住组屋。为符合条件的组屋买主提供两次优惠贷款,摊还期为25年。贷款数额与摊还期限依据申请者的收入与年龄而定。

  三、政策启示和建议

  (一)政策启示

  1.政府介入并设立专门机构,市场运作。国外住房供应体系大致分为市场商品化交易和政府保障两个部分。由于住房具有社会保障性质,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会为中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问题提供帮助。公共住房的基本特征:一是政府干预,公共住房是政府进行再分配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是供给对象有限,主要是中低收入者;
三是非营利性,政府设立的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
四是分配标准详尽且动态管理;
五是财政补贴偿还市场差价,公共住房的出售或出租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政府在土地供应、房租和税收等方面进行政策性补贴。以公共住房的覆盖面来看,美国采取以“市场为主、适度保障”为原则,公共住房只覆盖占总人口比例15%以下的中低收入家庭;
新加坡的组屋政策覆盖了85%的居民。从政府介入公共住房的方式来看,有的直接兴建公共住房,有的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建设公共住房,有的鼓励居民合作建设住房,有的则通过补贴等多种方式实现居民的住房保障。

  2.建立与完善住房保障法规。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保障性住房法都是国家大法。住房保障实施有赖于完善的住房保障法规,对中低收入居民、特殊阶层、边缘化人群的住房保障问题进行明确的界定,以法律要求并保障财政拨款计划、租金控制计划、税收减免计划、抵押贷款贴息计划等的实施;
对各种计划所惠及的人群具有明确的准入条件和收入标准,同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予以严惩。我国应借鉴美国住房保障的经验,尽快制定专门的住宅法和住房保障法,从立法层面对住房保障的实施计划、惠及对象、供应标准、资金运作方式、运作机构、保障措施进行法律界定。

  3.建立以住房储蓄为核心的保障性住房金融体系。无论是日本的官办的住房金融公库,德国的住房储蓄,还是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住房金融在住房保障政策实施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加以借鉴,尽快成立专门为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机构,建立财政担保、补贴和市场之间的调节和补偿机制。

  4.完善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和退出机制。实行土地出让与保障性住房供应挂钩的严格准入制度,在商品房土地出让过程中,严格规定.并执行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用地;
完善享受保障性住房的家庭收入和成员结构等标准,住房面积标准以及相应的分级差价的标准。尽快建立经济适用房的退出机制,在收入标准、居住时限和分阶段租金水平上建立制度保障。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要更加明确应届大学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等中低收入人群保障性住房计划

  (二)政策建议

  1.尽快建立完善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发达国家的经验,尤其是德国的经验显示,稳定而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不仅可以实现经济的稳定,还不会造成房价过快提高而导致的“被保障”的现象。应建立成熟房地产市场发展机制,严格限制炒作,稳定房地产价格,尽量让家庭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其居住需求,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2.实行“双轨制”住房。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构建双轨制住房市场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针对近20%的高收入者,建立商品化住房市场,由市场机制配置住房;
针对中低收入者,建立保障性住房市场或准商品化住房市场,由政府主导的市场机制配置住房。政府要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区位、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

  3.强化廉租房、弱化经济适用房、取消限价房。首先要把发展重点放在廉租房上,其次才是考虑让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拥有产权房(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要实行封闭式运行,即业主只能转售给政府,售价由政府控制。原则是确保业主不能牟利,所空房源由政府向其他符合保障标准的居民进行二次和多次分配。

  4.构建多元的租房供应体系。尽快建立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和市场租赁房等综合的多元供应体系。通过大力发展廉租房,保障占城镇总人口5%-10%左右的居住困难群体;
通过公共租赁房的方式解决20%左右的中低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执行过程中可以较多地引进市场机制,部分公房可以由国营公益机构运营(如新加坡和日本),也可由协会、互助组织运营(如德国),还可由民营公司运营(如美国)。政府应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建设市场型租赁房。可以在出让某些住宅用地时,规定开发商必须建设一定比例的低租金住房,鼓励企业通过收购、长期租赁等方式拥有一定规模的房源,对其进行政策补贴,使之成为专门针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低租金租赁房。

  5.实行居住分异,提倡混合居住。很多国家的经验表明,保障性住房过度集中,就容易产生贫民窟现象,形成低教育水平、低就业率、高犯罪率的现象。为此,一要从规划入手,引导混合社区建设,二是将商品房项目开发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三是对已形成的低收入居住区,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公共住房政策,加大公共投入,提供健全的服务配套设施,如学校、道路交通、街区服务配套、文化娱乐活动设施等,改善居住环境。

  6.用农村建设用地解决农民工进城住房问题。经济发达地区应在“政府规划、农民自建”的原则下,在农村建设用地上鼓励农民修建租赁房,租借给外来农民工,在周边建设相配套的幼儿园、学校等。

  7.以财政引导,拉动民间资本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民营资本在参与保障房建设、公共租赁房上有所作为;
成熟的公共租赁房项目,将有稳定的租金收益,对民营企业而言有投资价值。在当前国家采取严厉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下,开发保障房项目成本低、风险小,利润不高但却相对有保障,对企业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8.保障住房纳入政绩考核。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将是未来10-20年我国解决城镇化进程的重大课题,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应当纳入政府机关和公务员的考核体系中。

  (完)

 

作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马庆斌  来源:
《宏观经济管理》 2010年第10期

责任编辑:
李昊莹

推荐访问:体会 经验 和政策 对党百年经验和政策体会 对党的百年经验和政策的体会 谈谈自己对党的百年经验和政策的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