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共同富裕 >

2022年实现共同富裕1500字(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2-06-15 14:4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实现共同富裕1500字(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实现共同富裕1500字(全文完整)

实现共同富裕1500字5篇

实现共同富裕1500字篇1

2.1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导学案

泉州科技中学政治教研组初中备课组

【导学提纲】

要求:

1.运用导学提纲,完成自主学习
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学习目标内容要求的记忆,完成导学问题的找答案工作。

2.借助知识要点,完成知识体系的建立。

3.限时10分钟完成。

一、学习目标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共同富裕的含义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目前的小康的状况

全面小康的目标

二、导学问题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我国目前的小康水平是什么样的?

3.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容是什么?

4.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

5.21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三、知识要点

1.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 、 、 的。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

3.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4.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几十年,到本世中叶基本实现 把我国建设成 、 、 、 的社会主义国家。

实现共同富裕1500字篇2

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

作者:韩保江;窦勇

作者机构:无

来源:瞭望

ISSN:1002-5723

年:2009

卷:000

期:029

页码:1

页数:1

中图分类:F124.7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共同富裕;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国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价值;收入差距扩大;贫富两极分化;国际金融危机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初次分配不公、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贫富两极分化等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其负面作用被进一步放大,给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因此,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必须高扬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旗帜,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加快调整不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真正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实现共同富裕1500字篇3

)中国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上)

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国策以来,我们的身边倏然冒出许多令普通老百姓望洋兴叹的新贵来,他们往往开着名车,住着豪宅。他们一桌华筵的花消足够一个农民家庭一年的吃食;
他们泡一晚歌厅的用度可以让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读上一年甚至几年的书。80年代改革开始时邓小平就说过: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富起来,先富的地区带动其它地区等等,这算是给国人先打个招呼.可是当这样的事真正来到我们的眼前,我们不少人还是禁不住眼花。
    是啊,贫富差距如此之大,这是不是超出了社会主义的政治限度?中国的富人与西方的富人难道有什么不同吗?当我们的工人师傅们在滚烫的冶钢炉旁为每日三餐挥汗如雨的时候,他们怎能理解那些无所事事的老板与股东们凭什么坐在空调前悠闲地喝着咖啡呢?难道靠这些人带领大家去实现共同富裕吗?他们会不会呢?对这些问题,中国的老百姓恐怕一时很难找到答案。
   社会主义能够承受多大的限度我们暂时仍无法知道。中国的富人与西方的富人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有一点可以相信,我们不可能指望富人们来解救我们贫困的命运,马克思曾经说过:解救我们的无产阶级的只能是我们自己。在今后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下的几个原则。
   机会均等原则。在中国,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一个事情:是有一些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过上富裕的生活,但大多数的富人还是靠特殊的关系和背景来实现上述目标的。这就是说,在中国,创业的机会是极不公平极不均等的。其程度可能犹甚于一个市场机制较好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现在的很多经济学家最津津乐道的总是什么“按市场机制的原则”办事,少有人说“按社会主义的原则”办事。先富起来的人已经富起来了,那没什么。下一步要想实现大多数人的富裕,必须得建立社会主义的机会均等机制,否则我们以后的路还将是少数人更富裕,多数人更穷。
    一、融资机会必须均等。以前的贫富差距主要形成在这方面。中国的金融界好象完全在模仿资本主义的风格----只支持有实力和势力的人发展,而对小老百姓的前途并不怎么感兴趣。真想实现共同富裕,我们的国家有必要在现有的金融机制中添加一点社会主义内容,这应该体现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所存在的价值。
    二、受教育机会必须均等。人民能不能从经济上翻身,归根结底就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国家现在办教育的方式是欠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决不能完全依照市场机制运作,要不然,光是富人的孩子读得起书,那老百姓的孩子怎么办?穷人的孩子怎么办?他们就不配接受高等的教育么?就该世世代代安于做低极工的命运么?我们的国家不能漠视这个问题,必须要无条件地保障孩子们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连清朝政府都知道保送平民子弟出国留学,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就办不到吗?更何况中国现在的西部大开发,是多么需要人才啊!
    三、政治机会应该均等。我们现在好象把那些会挣大钱的人当作人民的精品,让他们当村长,当委员,当代表。这是不行的。长此下去,谁来为老百姓说话?中国应该积极发展平民中的先进分子入党,这样不仅能确保人民政权不会变色,也能保证人民的利益能够公正的实现。

实现共同富裕1500字篇4

共同富裕及其实现路径

摘要: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非但没有实现共同富裕,反而出现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究其根源,就在于共同富裕不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因而其难以随市场经济而自动实现。为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我们就必须要利用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克服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所导致的两极分化现象。为此,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发挥税的真正功能,促进社会平等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调整精神奖励的评选标准。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要求。继而,他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来落实这一目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然而,“多年的实践证明,让‘一部分人先富’的目标虽然在很短的历史时期中迅速完成,但‘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却迟迟不能够自动实现”[1]。社会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此,笔者试分析其中的原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一、共同富裕的内涵

  要探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就必须先对其内涵进行一番考察。对于它的内涵,我们可以首先判断的,就是它肯定不是富的极富,穷的极穷这样一种贫富极端分化的现象。邓小平曾这样说道:“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2]110111显而易见,共同富裕是与两极分化格格不入的。对于前者,邓小平是极力推进其在我国的实现和落实;
对于后者,邓小平是坚决予以反对的。他告诫道:“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3]有鉴于此,我们就要采取各种措施,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

  另外,共同富裕也决非平均富裕。这是因为,“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 [2]155。因此,共同富裕只能是一部分有才能的人和一些在地理环境、人文素质等有优势的地区先富起来,再由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带动其他人和其它地区也逐步走向富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而绝不能要求全国人民整齐划一和步调完全相同地富起来。这才是真正符合邓小平关于“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4]这段讲话精神的做法。

  由此可见,所谓共同富裕,既非平均主义,亦非收入差距拉大,它是一种既体现差距又体现均衡性的富裕观。有差距,以便对先进分子以物质激励,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而均衡发展则体现社会公平,以免形成阶级分化,影响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二、市场经济对共同富裕的消极影响

  自党的十四大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经济在市场化的作用下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的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了一些,生活先好了起来,即先富了起来。从这个角度看,市场经济对共同富裕有积极的意义。不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尽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它也可能是引起社会两极分化的前奏。从我国的实践结果来看,市场经济在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也使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的客观趋势并非共同富裕,而是两极分化。

  市场经济之所以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其根源就在于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的基本规律就是价值规律,它会产生如下三个作用:

  首先,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社会资源能实现优化配置。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能促进社会的生产和实现资源的节约,另一方面却会使劳动力出现富余。原来十个人干的活,在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后,也许只要两个人就可以干完,于是,另外的八个人就会成为过剩人口而面临下岗或失业的风险。如此一来,原本收入相似的工人之间出现了有的有收入,有的没有收入这样一种落差,长此以往,在岗的工人和下岗或失业的工人之间就很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其次,价值规律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价值规律的这种刺激作用无疑会促进经济发展,但是,不同的生产者对这种刺激的反应速度和反应能力是参差不齐的。那些反应快,能力强的生产者由于有更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从而会不断做大做强,快速致富;
而反应慢,能力弱的生产者则可能被前者击垮,面临破产倒闭的境地。显然,其结果也是两极分化而非共同富裕。

  最后,价值规律还有优胜劣汰的功能。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包容所有的人,必然有一部分人留在市场而另一部分人要被市场所淘汰,而去留的判定标准,就是看谁是优者谁是劣者,即优胜劣汰。通过市场不断地优胜劣汰,只有极少数人作为优者胜出,而大多数人作为劣者而被市场淘汰,从而在财富上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

  总之,市场经济的本性是实现优胜劣汰,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这是与我们共同富裕目标背道而驰的。因此,市场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是有着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的。

  三、利用政府干预实现共同富裕

  正如前文所述,市场经济对于共同富裕的实现是有消极影响的,为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消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共同富裕的负面影响。

  第一,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消除社会中的某些人利用私有的生产资料榨取工人劳动成果的可能。而解决之道,就是要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从而使收入差距主要源自于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的差异。社会主义之所以要建立公有制,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了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可以凭借着生产资料的私有权而榨取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从而导致了马克思所说的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5]这样一种对工人极为不利的局面。这种局面最终必将演变为“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6]这样一种两极分化的结果。所以,邓小平认为,公有制和共同富裕一样,是社会主义要坚持的根本原则。

  第二,发挥税的真正功能。尽管我们认识到公有制的重要性,但囿于现实的考量,我们只要求公有制占主体,而且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生产资料并不是平等地对全国人民开放的,这就导致一些人通过各种途径占有了生产资料,并以有偿的方式参与社会生产,由此使得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有一部分被其侵占。如果说,被侵占的部分在整个劳动成果中的比重较小,这作为权宜之计倒尚可接受。但现实是,从整个社会来看,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占比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资本回报比重却节节上扬。这种资本性质的所得大于劳动所得的现状显然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可见,公有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日渐式微,因而出现“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 4%的财富”[1]结果也就不难理解。而这种结果的出现,也确证了我国当前的所有制形式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尚有很大的差距,必须加紧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通过完善税收政策,以求达到变“劫贫济富”为“劫富济贫”,以填平收入差距的巨大鸿沟,实现共同富裕。因为“财富既有个人基础,也有社会基础”[7]94,富人获取的财富并非全部来自个人的努力,而是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社会的配合和保护,因此,“为社会争取财富中来源于社会的部分,或者说得更透彻些,一切不来源于个人努力的东西”[7]102,这正是税的真正功能。“当基于这些原则的税被用来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健康的生存条件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决不是把甲的东西剥夺来送给乙”[7]102。因此,为了实现各阶层的共同富裕,也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通过税收进行“劫富济贫”并不违背社会正义。

  第三,要积极维护和促进社会平等。一个不平等的社会是无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平等包涵经济平等、政治平等与教育平等这三个层面。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三方面作出努力。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平等,就必须坚持和强调以按劳分配为主的收入分配政策,进而有效地和全面地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利益,科学地协调劳资关系。为促进我国的政治平等,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也就是要使广大劳动者拥有真实的利益代表,充分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为此,我们必须完善以农民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使他们的合法利益能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为促进我国的教育平等,我们在分配现有的教育资源时,必须完善弱势人群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援助制度,给予贫困人口和落后地区更多的照顾,通过教育扶贫、智力脱贫这个根本之策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坚持教育经费的 “三个增长”,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确保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比例4%的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突出问题。在我国财政收入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发行教育彩票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案。

  第四,要积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的工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8]279。在我国经济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失去了工作就意味着陷入贫困的境地,从而拉大了他们与有工作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当前,我国的很多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之所以长期陷于贫困的泥潭而难以自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口和地区缺少充分和良好的就业机会。为了增加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一方面是要在贫困地区大力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当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实践技能;
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政策优惠引导各行各业投资于这些地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人口创造就业机会,也可给当地有特殊技能的人提供便捷优惠的贷款,鼓励他们自主创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及个人和家庭的贫困状态,走向富裕

  第五,要调整精神奖励的评选标准。即便贯彻落实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维护了社会平等,人们还是会因为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的差异而形成收入差距。这种差距尽管可以通过税收调节而得到部分改善,但是造原子弹的专家和卖茶叶蛋的普通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仍有可能相当之大。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对二者的收入进行调节。在不损害先进分子劳动积极性从而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调节的主要方式就唯有用精神来调节物质。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道德情操论》[9]中曾提到人具有一种本能,他将这种本能称为慈悲或怜悯,正是这种本能,使我们常常“因为他人的悲痛而悲伤”,对“别人的幸福感同身受”,尽管我们“从他人的幸福中除了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而“感到高兴”是符合功利主义者边沁所说的人都具有促进自己的利益、快乐、幸福和防止自己遭受损害、痛苦或不幸的倾向的。因此,不管这种收益能不能归属于私利范畴,但却可以根据人性的这一普遍价值观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即我们可以通过给予那些因带动他人致富者以精神奖励,让其“感到高兴”,从而使其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快乐和享受。

  当然,精神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方式,我国一直在使用。但是,使用的结果往往是促进了效率却损害了公平。比如现今在我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最终获得这一光荣称号的,不是劳动质量高的人,就是劳动时间长的人。这些人本身根据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在物质上已相比他人获得了更多的利益,按照这种激励方式,他在精神上也因此获得更多。这就导致了社会上的少数成员能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而大部分成员却是物质和精神的双匮乏这样一种结果。这不但是物质上的两极分化,而且还是精神上的两极分化,而且同一人在物质和精神上均处在同一极,这就比单一的经济上的两极分化更可怕,更不公平。显然,这样一种精神奖励无益于共同富裕,是必须加以纠正的。而纠正的办法,就是变换精神奖励的评选方法,即变个人自己所取得经济成就的多寡转为个人对他人经济状况的改善所作贡献的大小。就劳动模范的评选而言,一定要体现出模范的精神,即他以自己为模版,让其身边的人也获得了像他那样的劳动优势,提高了他人的劳动水平与技能,并带动他们劳动致富,从而达到水涨船高的效果,较好地体现了效率和公平双赢的原则。当然,劳动模范这样去做时,可能会对自己的致富程度产生不利影响,但是,能得劳动模范这一光荣称号是值得高兴的事,因而他还是会有动力去这么做。于是,在先富成员的带领下,后富成员也会逐渐富裕起来,从而,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不难实现。同样,对于致富能手的评选,也不应像时下所做的那样以某些成员个人或家庭的财富拥有量为标准,而是要以让多少人实现了多大程度的富裕为准绳。因此,其中的“富”,不是指个人多有财富,而是指有多少人在他的带动下实现了脱贫致富,以及富裕到什么程度。

  总之,既然“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8]291,而共同富裕本身又是当家作主的无产阶级在经济方面联合行动的表现和追求,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获得精神奖励的标准也应以联合行动的结果为标准,而不应该只看个人的指标。我们说先富带动后富,其中的“带”的实现条件和动力所在就在于,要想获得精神奖励,就必须带动他人,并且还要看带的效果如何。唯有如此,先富起来的人才有可能放慢致富的脚步,停下来帮助致富道路上的落后者,从而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1500字篇5

共同富裕难以实现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水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礼运·大道之行也》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现实,当对象是一个村子时,这种大同可能实现,民风淳朴,人民相亲相爱,大家出去的时候门都不用关。可是当对象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时候,这种大同就是十分困难的。生物具有多样性,人也具有多样性,个体是有差异的,人是有私心的,外界的因素和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当今社会,如果你出去不关门,那么招来的恐怕就是小偷先生的光顾了吧。在我看来,共同富裕和“天下大同”一样,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期待,可以作为一种目标和追求存在,却是难以在生活中实现的。首先,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域宽广,南北、城乡差别巨大。即使在同一个城市,有的人可能住着豪华的别墅,而有的人却住着破旧的土坯房,终日靠拾荒度日。目前中国还有一些人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中国还没有达到全面小康的生活水平,这些都给共同富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次,共同富裕是要求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再带动其他的人富起来,可是这容易造成严重的两级分化,造成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容易使人们心里不平衡,引发一系列的民生问题。公司老板不会考虑员工的利益问题,他们想的只是如何利用员工来为他们自己创造财富,对资本家来说,员工是创造财富的工具,而不是分享财富的对象。再次,中国最先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的城市和最后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的城市时间相隔60年,在这60年里,那些先达到小康水平的城市又会向前发展一大步,此时的小康就不在是人们的目标了,跟那些再次发展了的城市相比,达到小康的城市还是落后的,生活还是“贫困”的,距离仍然存在。好比赛跑,甲先到了A点,乙落后了,当乙到A点的时候,甲已经到了B点。虽然都在进步,可是现在的标准已经提高了,要求也就更高了。
综合以上所说的,我觉得共同富裕是很难实现的。

推荐访问: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1500字 实现共同富裕1500字 实现共同富裕1500字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