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5篇

发布时间:2022-11-05 19:4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5篇,供大家参考。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5篇

篇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方案

 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是一项重大、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为加快推进我校义务教育优质、 均衡发展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及吉市教发[2009]1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方案。

 一、切实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到重要位置 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对促进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积极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缩小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保证少年儿童平(\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等的受教育权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 。我校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职责和执政理念将此项工作纳入我校发展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 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特成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吕杰 副组长陈彦平李淑明邹立民 成员丁刚张雪芬张占周建熙 2、通过调整和改造我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方案范-文库_为您搜集整理^%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育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差距仍然存在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切实转变教育发展理念和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着力解决教育在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促进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和谐、普惠、优质、均衡和人民满意教育为把我校建设成全市教育强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 3、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依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办学标准建设和发展学校引导各年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办法提高^方案范-文库_为您搜集整理^%教育质量缩小与其他学校之间的差距全面提高^方案范-文库_为您搜集整理^%我校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积极促进教育公平。

 4、主要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努力初步达到布局科学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教育质量优质化为构建和谐、普惠、优质、均衡和人民满意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5、实施学校布局规划工程。根据城镇化建设、学龄人口变化(\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等情况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和国家规定的办学规模确定学校布局制定我校规划。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6、 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根据国家和 《吉林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 试行 》要求努力使我校达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园校舍建设、设备设施配置标准。结合省乡镇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和微机室建设和装备项目每年按照标准装备一所中小学校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学校功能室建设和装备任务。根据我市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有关要求研究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年度目标、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到 2011 年逐步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把我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7、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按照有关规定,适时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保质保量地为我

 校配齐教师,保证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每年空出的教师编制都要及时补充,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公开招聘,择优录用。

 8、 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加强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基地校建设 发挥示范、 引领辐射作用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地培养教育教学专家和教坛名师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方案范-文库_为您搜集整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方案范-文库_为您搜集整理^%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案范文.库.整理~。

 9、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市、县统筹、政策引导、城乡互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我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和我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农村教师到我校跟岗学习制度。

 建立骨干教师巡回授课和紧缺教师流动教学制度,广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我校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情况记入教师档案,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以及各类推先选优中予以优先考虑。

 10、强化校长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强校长培训,实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建设一支守法规、懂业务、会管理的专家型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行校长竞聘上岗、任期制和轮岗制校长在一所学校任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届。

  11、实施教育教学管理提质工程。加强学校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方案范-文库_为您搜集整理^%。坚持德育为首寓德育于教育教学和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案范文.库.整理~。深入贯彻《吉林市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 强化常规教学管理提高^方案范-文库_为您搜集整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基础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组织开展“露一手”素质教育系列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12、 加快推进招生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积极推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改革措施。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继续推行将公办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改革措施。

  13、 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按划定的学区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 不以考试、竞赛、表演(\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等各种形式选拔招生。校内不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得以任何形式违反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建立覆盖学校所有工作环节的责任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提高^方案范-文库_为您搜集整理^%教育质量。

 三、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教育均衡发展顺利推进。

 14、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各自职能和责任分工制定配套措施、认真履行职责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建立领导干部联系薄弱学校制度,加强对薄弱学校建设的指导,帮助解决薄弱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5、落实以校为主、部门配合方 1 案 8 范.文库 4 欢 迎您采,集的教育管理体制。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承担起建设任务和管理责任。接受社会监督。要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优先发展、重点保证确保 2011 年通过督导验收。

 16、加大教育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认真做好贫困住宿生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补助工作。切实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全面推进财务公开,加强审计监督。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 挪用教育经费不得向学生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17、加大教育督导力度。制定《吉林松花江中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方案》并认真执行落实。

篇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桃源三中

 邹军 摘 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 但是现阶段性义务教育中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发现 这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是十分不利了 如何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摆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优先发展教育为首要任务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因此作为民生之基 教育一直是各级政府倾注心力的关键领域 不断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 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充分体现了教育是民生之基特别是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及各项保障措施后 彻底解决了农村子女、 贫困家庭子女的读书问题。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惠及了广大农村学子、 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为了更深入了解城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如一个县、地区、省的范围内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方面、教师资源方面实现相对均衡保证所有学生受教育权利与机会的平等和公平。均衡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办学条件、教师资源、教育质量的均衡其外延主要包括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的均衡。

 均衡发展不是教育发展的目标它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实现“向所有人提供保证质量的教育”的途径。不能把均衡和优质对立起来即既不能单纯追求不公平的优质也不能追求低水平的均衡。均衡发展与优质发展是统一的。均衡发展的本质在于缩小教育差距通过普遍提高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 为实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他们都享有同等机会和同样优质教育的目标创造条件。因此实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着重的意义。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应有的题中之义

 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显而易见 凡是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或儿童必定都是未成年人 他们都渴望而且也有权利享受平等和良好的义务教育。那么义务教育学校之间一旦出现了悬殊的差异主管部门又是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划片区让学校招生 自然就形成了不公平的教育。

 而对这种情形凡是被划为在名校如规模宏大而且装备精良片区就读的学生当然是欢天喜地。如果是被划为先天性不足如校园狭小而且设施较差的普通学校就读的学生而且这种不幸运的学生还是多数他们之中绝大多数都想“突围”冲出被划定的招生片区界线从四面八方向着名校进军 于是乎 校际之间声势浩大的 “生源大战” 、 不甘现状的学生的 “择校热” 、屡禁未止的学校“乱收费”等等教育难题就不可避免地凸现出来了。“择校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校与校之间的巨大落差必然导致择校。”③

 这是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的观点。就名校而言他们凭借“地利天险”可以为所欲为例如片区内的“问题”学生他们可以轻视对他们的教育和服务甚至变相趋赶片区外的“优秀”或家庭有钱择校的学生他们可以一网打尽坐收渔翁之利。相反那些普通学校就深感苦不堪言他们片区内的优秀学生、家庭有能力交择校费的学生纷纷慕名校而去但为了学校生存不仅将本片区内各方面条件都较差的学生全部收下外片区排挤出来的“问题”学生也毫不嫌弃的收下以充其生源数量。他们没办法“讨口哪嫌裂口的馍”呢。殊不知这些充数的学生中他们之所以被称为“问题学生”主要是因为下列几种情形一是异地打工女子二是离异单亲家庭子女三是下岗贫困家庭子女四是品行习惯和学习基础不好的双差孩子。归根结底他们是普通百姓或穷人家的孩子。正象力主教育投资均衡化的徐州市委书记徐鸣所说的那样“现在有种说法教育改变命运其实在好多普通家庭中是因教致贫。”④

 这类学生因为家贫 其心中都怀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如果将上述类型的学生相对集体中在一些普通学校里那么就会恶性循环学校办学效益日趋下滑造成“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学校难办”  面对这种教育难题 单靠教育工作者的个体力量或某学校的强化管理是无力回天的只有依靠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整合共同营造和谐与良好的教育环境尤其是依靠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 用强有力的措施逐步缩小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 让学校之间平衡发展对每个未成年人实行平等教育这既有利于未成人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现有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由于城市人口与日俱增很多地方的城市区域内的学校校园场地狭小设备简陋班额人数严重超标部分功能室被挤占为教室学生活动场所所剩无几。在一些学校按国家的初中生人均校园占地 23 平方米小学生人均校园占地 18 平方米的标准还差得很远有的

 还未达到该标准的一半”⑥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与适龄儿童、少年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及其他基本教学设备施。

 …… ⑦ 在这种现状下 如果再不将用于名校工程中的倾斜政策和经费拿去扶持薄弱学校缩小差距逐步使其平衡发展实行公平教育那么其结果不仅会导致因校园狭小酿成安全事故经常发生、 因校际之间的差距而导致一些学校乱收费 而且还会对现有的教育资源造成无可估量的浪费。因为办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这是我们国家承诺并逐步实施了的义务教育还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这种教育有别于其它教育它是国家赋予每个公民的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政府的责任与义务而不是“绩优股”。如果不采取措施让公办的义务教育学校缩小差距 平衡发展 务必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学校的生源迅速减少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办学规模逐步萎缩直到濒临倒闭或被兼并。那么原已有的这些校产、师资、设施等教育资源即是不荒臵也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只有加强义务教育办学的雪中送炭工程通过扶持和改造薄弱学校逐步让学校之间平衡发展对每个公民实行平等教育这既有利于对现有教育资源的极好利用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想过程的可见国家的宏观政策不论是区域发展政策还是个人收入分配政策都会对教育的不均衡产生影响。

 不过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源自教育财政体制与政府教育政策取向。

  首先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财政体制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改变了学校行为使公立学校越来越丧失了社会融合的使命。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是现行基础教育财政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体制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刚刚起步整个社会对于什么是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十分理解的情况下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的设计着眼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 增加教育投入总量 而基本上没有考虑教育经费分布的均衡与公平问题。由于市场机制往往都是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所以从实践的情况看能够利用多渠道的往往是发达地区、城市以及重点学校。这就使地区间、城乡间以及学校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近些年在中央与各省市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后地区间、城乡间的差距问题有所缓解但学校间差距过大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所以教育经费筹措的体制性问题是造成教育发展不均衡尤其是校际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财政体制的变化直接导致学校行为的变化使学校的行为与学校的使命产生了直接的矛盾。

 从整个社会的制度构造来看 公立学校在社会中承担着维护社会良知与公平的使命。20 世纪 60 年代人力资本理论之所以风靡全球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其解决

 了长期捆扰经济学家的难题 促进经济增长与改善收入分配的矛盾。

 人力资本投资是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改善收入分配的投资。可见不论是从社会制度结构的构造看还是从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来看 学校教育都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的使命。

 按照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思想学校还承担着改造社会的使命。这一切都要求学校应该是一个道德性的、充满理想追求的社会机构。

 但多元化的筹资体制却改变了学校的行为 使其越来越偏离对理想与道德的追求 而越来越多地成为经济利益的实体。

 当学校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超过了对理想和道德的追求时 学校就越来越变成了技能的训练场 越来越远离了学校的本源的使命。

 更为严重的是学校甚至开始人力资本属性 为越来越成为单纯的筛选机制 因而也就越来越远离教育规律成为分数至上的考试训练场。

 其次政府的教育政策曲向人为地拉大了学校间的差距。重点学校在“文革”后教育恢复时期确实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社会环境变了 教育发展阶段变了政府教育政策扶优创先的思想与思维方式却没有变。不论是在人、财、物的投入上还是在管理上 政府始终对重点学校关爱有加。

 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一是决策者对公共教育的使命认识不足 仍然用短缺经济培养精英人才的思想来办公共教育。

 二是社会对教育的评价标准单一与僵化。

 以某县委因为高考没考好向老百姓致谦为例 反映出这样的教育观念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三是重点学校建设也是政府官员追求短期效应 大搞形象工程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特别是要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来保证教育公平。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保障问题 教育的公平问题。

 各级政府要对当前义务教育资源配臵中存在的差距要有清醒的认识 将缩小本地区义务教育城乡差距摆上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的重点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确立在发展中缩小差距的义务教育均衡观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要把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均衡配臵作为督导评估政府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并将督导结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 作为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一是强化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确立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在公共财政中的优先地位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

 义务教育保障水平确保 2010 年前后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比例达到 4%”的目标。二是要提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水平保障义务教育的基本经费需求。

 《教育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我市近年来财政增长速度超过 20%各县区财政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实行义务教育的同时 各级政府应同步提高学校公用经费标准。

 要增加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提高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 确保学校的正常运作。真正体现公共财政向农村、向教育、向基础义务教育倾斜的执政方向。

  三推动城乡教育联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要促进教育公平就要促进城乡教育和谐协调发展。一要合理配臵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在统筹规划、整体布局上合并一些麻雀学校重点建设农村标准学校真正发挥教育资源最佳效益使农村学校在资源配臵上逐步向城市学校靠拢逐步推进农村学校城市化。二是实施城市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用城市学校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带动农村学校全面进步建立英语、计算机、美术、音乐等学科的专任教师人才库对农村学校稀缺学科采取定向走教和巡回教学制度形成“联动发展资源共享”的城乡教育新格局。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是着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为他们扎根农村安居乐教提供保障。要适当提高乡村教师岗位津贴标准切实保障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到位。同时建立和完善针对农村教师的各项社会保障机制 包括在医疗、 养老和失业保险、 住房等方面提供保障。二是在保证教师数量基本能满足要求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加大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是选拔一批优秀校长到农村学校任职 引进一批教学骨干到农村学校任教制定措施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并注意解决当前稀缺科目的教师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农村义务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只有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最终才能实现教育全面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三条 ②朱万能撰写的《质疑名校工程》 2005 年绵阳市“两会提案”稿件

篇三: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SICEDUCATIONREVIEW · BASICEDUCATIONREVIEW · BASIC EDUCATION REVIEW基础教育参考刊 首 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思路2010.04· 基 础 教 育 参 考 ·◇何克抗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举措,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受到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0 年 1 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该文件的基本精神就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袁贵仁部长在教育部 2010 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提高质量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要坚持应用导向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运用,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

 ”目前,国内外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与方法一般有三条:一是政策性资金投入,以改善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二是提高学科标准和学习成绩测试标准、建立有效的责任和绩效机制;三是实施面向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计划或重大工程。

 应该说,这些都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比较有效的传统做法。除此以外,我们认为,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的运用,可以显著提升区域内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能力素质,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好、较快的发展,从而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这也是一种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与方法。

 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能有效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能实现优质义务教育(显著提升教育质量),即能同时达到“优质、均衡”目标。

 近 6 年来,不同地区(包括中西部贫困地区、山区)几十所农村学校和一批城乡结合部的薄弱学校,运用这种思路与方法所进行的试验研究与探索证明,这样的“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对于绝大多数的薄弱校、农村校都是可以达到的,所以应该说,这是一种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全新思路与做法。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机会均等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而且教育机会均等的优势最终还是要通过教育质量提升这个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和体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则是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

 课堂教学毕竟是义务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和孕育每一个孩子潜能的主要场所与个性化空间。

 事实上,薄弱校(特别是农村校)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家庭经济背景和原有文化基础的影响,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由于办学条件、软硬件设施等客观条件所产生的制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均衡发展,使促进教育公平(尤其是教育结果公平)的目标切切实实落到实处。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在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通过远程教育开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及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化提升等方面的有效落实,可以极大地推动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并大幅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实现质量导向、内涵导向、各具特色的教育均衡发展。

 与此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当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还能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

 这种变革无论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实际上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通过信息化的教育媒体以及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可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责任编辑甘 璐)1

篇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 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2017〕48 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行动方案和广东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8〕28 号)要求,加快提升我市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本市实际,特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统筹规划、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公平共享、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办好每一所学校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大力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加快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备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到 2020 年底,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5%以上,公办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覆盖率达到 85%以上,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义务教育达到区域优质均衡。到 2022 年,特色基础教育发展新生态初步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义务教育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基础教育质量水平全面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不断增强义务教育学位供给能力。一是加快推进公办学校建设。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责任,优化整合已制定的中小学校建设五年专项规划,按照小学、初中学校千人学位数分别不低于 80 座、40 座为标准,科学测算未来三年义务教育学位需求,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合理确定学校配置。每年至少新建或扩建 1 所以上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二是大力引进优质品牌民办学校。将民办教育纳入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要通过制定用地优惠政策、政府奖补、提供优质服务等方式,采取“一事一议”“一校一策”的办法,大力引进优质民办品牌学校。力争到 2022 年,全市 8 个县(市、区)和肇庆高新区每年至少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 所,全市每年新增学位不少于 10000 个;通过制定用地优惠政策、政府奖补、提供优质服务等方式,鼓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大力引进优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增强义务教育学位供给能力,较好解决学位不足问题。

  (二)保障义务教育学校用地。采取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等方式,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用地。实行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新建配套学校建设方案,相关部门应征得同级教育部门意见。严格用地环评程序,不得将污染(含噪音污染)、地质灾害易发等地块作为教育用地。切实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闲置校园校舍要优先用于义务教育事业,严格规范权属确认、用途变更、资产处置等程序,避免出现“边建设、边闲置”的现象。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因撤并学校造成学生就学困难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应因地制宜,采取适度增加乡镇学校寄宿床位等多种方式予以妥善解决。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原则,合理建设寄宿制学校,分类妥善处理好乡村“麻雀学校”。

 (三)全面实施大班额消除专项规划。各地各学校要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班额标准,一年级和七年级严格按照省定标准班额招生,合理编班;加强学籍管理,完善转学插班机制,严格控制超班额转学,确保大班额零增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对已有大班额要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通过毕业分流或学校扩容、学生分班等方式逐步消除,避免产生新的大班额问题。到 2020 年底,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逐步解决“大班额”问题。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标准化目标。

  (四)加强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坚持以“方便入学、提高质量”为总体目标,实施《肇庆市关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2019—2021 年)》,统筹农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布局,切实加强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到 2020 年底,基本补齐全市农村学校短板;到 2021 年,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补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和办学吸引力持续巩固提升,群众对乡村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一是加快推进小规模学校达标建设。按照“保基本、兜网底、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全市乡村小规模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

 建设,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校园校舍修缮和设施设备配置,使我市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和省的基本办学标准。二是完善标准化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按照建设一所、完善一所、达标一所、用好一所的要求,遵循“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统筹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等中央、省级和地方学校建设资金,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强标准化乡镇寄宿制学校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学校各类功能教室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实现乡镇寄宿制学校“十有”标准。

  (五)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机制。一是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要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坚持以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为主安排随迁子女就学。二是不断扩大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供给。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学校建设,增加公办学位供给。根据相对就近原则合理分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生源,稳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比例。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不足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排随迁子女到普惠性民办学校就读,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三是进一步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提供

 便民服务,方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四是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各地各学校要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户籍学生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要加强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长的沟通联系,密切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入集体、健康成长。

  (六)努力办好每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推进实施《肇庆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确保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 95%以上。一是完善全市特殊教育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肇庆启聪学校建设成为我市特殊教育的实验基地、指导中心、培训中心和教学研究中心,发挥肇庆启聪学校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特殊教育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30 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要对所属县级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标准化建设,配备完善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仪器设备及功能场室,逐步把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强随班就读基地学校资源教室建设,提升随班就读基地学校对所在片区其他随班就读学校的辐射和服务功能,就近安排能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二是提高特殊教育办学水平。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步实施残疾学生 15 年免费教育。加强教

 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增强特殊学校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三是加快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2020 年重点支持怀集县异地新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支持肇庆启聪学校、德庆县启智示范学校等特殊教育学校完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四是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编制标准为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配齐配足教职工,为招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配备专兼职资源教师。开展特教师资培训学习,提高特教教师专业水平。

  (七)健全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一是强化“控辍保学”责任制,完善工作机制和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失学信息通报制度。对父母或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少儿入学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责令改正,学校要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二是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保护。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粤发〔2016〕23 号)要求,切实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保护以及困境儿童的教育保障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建立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救助保护,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确保留守儿童人身安全。三是切实落实好学生资助政策。各地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救助和教

 育资助力度,优先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学生纳入教育资助范围。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

  (八)大力推进集团化、学区化办学。充分发挥义务教育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优质学校带动普通学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市级层面遴选一批优质名牌中小学校与西北版块 4 个县(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的普通学校进行结对帮扶,组建成立若干肇庆教育“1+N”教育联盟,联盟学校通过统一教育教学管理、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捆绑评价考核等措施,实现整体发展与同步提升。总结推广端州区“一校多区”管理模式改革试验成果,大力探索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模式,扩大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模式成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要优化重组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通过采取合并、联办、一校多区或集团办学等多种形式,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带动普通中小学校全面提速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九)规范学校办学管理行为。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优化小学入学和小升初招生办法,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总体目标,根据县域内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为每所义务教育学

 校科学划定服务片区范围,确保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破解影响入学机会公平的体制机制问题。严格执行教育部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十项严禁”纪律要求和省教育厅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相关规定,严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组织入学考试、严禁办重点校、严禁编重点班、严禁违规补课、严禁违规收费、严禁下达升学指标。严格落实招生考试制度,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严肃查处民办学校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方式“掐尖”选择学生的行为。全面推行依法治校,完善中小学校章程建设,健全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加快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大力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完善中小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健全校内涉法纠纷预防与调解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校园矛盾,依法保护师生身心健康。建立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和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综合运用人防、技防、物防等手段提升校园安全防范和处理能力。全面落实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学责任区督学、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作用,把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落实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各方面全过程,坚决治理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行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完善“三通两平台”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学校教学数字化差距。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建共享。构建“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推动教育变革创新,按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的要求,打造“智慧校园”“智慧学习社区”和“STEAM 教育示范基地”,利用传感和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泛在、安全可靠、覆盖全校的智慧学习环境,具备满足智慧学习、教学、教研和教学管理需要的信息化应用支撑环境。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到 2022 年,全市建成 100 所市级“信息化中心校”、50 所省级“信息化中心校”。建设区域互联的智能云计算平台,提升全市的计算能力和综合调度能力,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和家校之间的高速互联互通,以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十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要依据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学生规模和教育教学需要,按照中央和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有关要求,合理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完善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城乡义务教...

推荐访问:义务教育 均衡 推进 发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