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抑郁症躯体化症状之失眠中西医认识

发布时间:2022-12-11 13:1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抑郁症躯体化症状之失眠中西医认识,供大家参考。

浅谈抑郁症躯体化症状之失眠中西医认识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年 6 月第 38 卷 S1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une 2018, Vol.38 ·342·张佳俊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200021摘要:[ 目的 ] 探讨《黄帝内经》望诊仪应用于结、直肠类疾病患者辨证施护的效果。[ 方法 ] 将 150 例结、直肠疾病患者采用信封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 例运用《黄帝内经》望诊仪,采集观察组的面部信息、大肠区的数据,运用配对样本 t 检验的统计方法,对观察组的普通参数及红外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参考客观数据结合常规手段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对照组 75 例仅采用常规手段进行辨证施护。[ 结果 ] 二周后观察组的普通差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5)、结直肠疾病组的红外差值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 < 0.05)。[ 结论 ] 运用《黄帝内经》望诊仪可获得客观、准确的定量数据,为结直肠类疾病患者的辨证施护及效果提供数据支持,较常规手段辨识度更高,更易掌握。关键词:黄帝内经;结直肠类疾病;辨证施护结直肠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包括结直肠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等,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医学检测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结直肠疾病患者的辨证施护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等常规手段,且因护理人员经验、能力参差不齐,而易出现偏差。《黄帝内经》理论是中医四诊研究的核心[1] 。《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 [2] 。《难经》:“望而知之谓之神” [3] 。本研究运用《黄帝内经》望诊仪采集结直肠疾病患者的面部特征信息,通过仪器分析得到定量结果,结合常规手段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 2016 年 3 月至 2016 年 11 月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马小真1

 林媛媛 2*

 张国庆 31 山东中医药大学(经十路校区)

 山东 济南 250014 2 潍坊市中医院 山东 潍坊 2610413 潍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 山东 潍坊 261205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抑郁状态或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睡眠障碍也成为抑郁状态下最普遍的病态表现形式。从中、西医两方面对抑郁症的躯体化障碍进行分析,深入解析其病因病机,可以更加正确的解读抑郁症与失眠的关系,从而能够中西医结合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部分影响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从而使失眠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提升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关键词:抑郁症;躯体化;失眠;中西医。1 比较抑郁症与躯体化的中、西医认识1.1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与躯体化障碍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然而很多人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情绪和心理的变化,而是一些躯体症状,或者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也并不想承认自己心里方面有疾病,而拒绝接受,单纯得认为自己是躯体病变也就是现在所说得躯体化。躯体化(somatization)指的是:一个人本来有情绪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但却没有以心理症状表现出来,而转换为各种躯体症状表现出来。躯体化首先是一种生理的症状,但是使用医学的手段又不能找到病理原因。抑郁症的躯体症状很常见,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主诉可涉及各个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比较常见,而失眠,则是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群中最普遍的表现。1.2 中医学对抑郁症与躯体化障碍的认识中医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整体观念”。其中“形神一体观”是整体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中的“形”是指眼睛能够看到,手可以触摸到的肉体,构成人体的各种实体物质。中医学中的“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人的一切生命活动 ; 狭义之神仅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情志泛指人的情感、情绪,也是人的心理活动,亦属于神的范畴。五脏化五志,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神”的正常依赖与五脏精气的濡养,而“神”的异常又会影响形体。《灵枢·口问》提到:“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形神在生命活动中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的关系即“形神一体”观。抑郁症的躯体化障碍就是这个道理。情志疾病影响形体健康。不同的是,中医没有对“抑郁症”或“躯体化障碍”作为独立的命题去讨论,结合古代医家论述,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百合病”、“脏躁”、“癫证”、“奔豚气”、“卑惵”、“不寐病”等范畴,因具有“辨证论治”思维方式,中医学将现代医学所谓的“躯体化症状群”拆分讨论,不同的症状背后的脏腑经络的病变与寒热阴阳状态的不协调各不相同,所指导的治疗法则亦不一致。以“不寐”为例,抑郁症的躯体化障碍之失眠主要涉及脏腑为心、脾、肝、肾,初病多实,久病多虚或虚实夹杂。我们可以从病因病机方面出发,寻找治疗思路。2 简单比较中、西医对失眠的治疗思路的异同2.1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失眠的治疗思路抑郁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发生可能与脑内单胺类神经功能失衡有关。抑郁症的诊断尚处于症状推断阶段,无客观的理化检查诊断指标。所以由于抑郁症引发的失眠也没有明确的发病机制,在治疗上多采用治标的药物治疗,如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等,这些药大多是抗生素,见效快,服用方便。这些药物,一般是作用于体内受体,改变患者睡眠结构,诱导患者入眠。但是用西药治疗抑郁症失眠,多少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嗜睡,头晕,口干,胃肠道反应,肝肾脏损害,心脏毒性等等。停跳反应很普遍,长时间用药易成瘾。在选择药物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方案,选择合适的药物。2.2 中医学对抑郁症失眠的治疗思路根据研究将抑郁症分为六类证型: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肝肾阴虚、痰浊内蕴、气滞血瘀、心肝火旺。根据抑郁症的六个症候,分析出现其失眠发生的原因。2.2.1 肝郁脾虚证气机郁滞为抑郁症的主要中医病机,而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又是抑郁症最常见证型。抑郁症早期常表现为肝郁气滞证,而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横逆犯脾,导致脾虚症状,形成肝郁脾虚证。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又提到“昼不精,夜不寐”,可见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寐。治法以疏肝健脾为主,可选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2.2.2 心脾两虚证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保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心主血脉又主神志,脾主运化是气血化生之源,二者在血的生成和运行上关系密切。若心理压力过大,思虑劳神过度,损伤脾气,气血乏源,机体失养则纳呆、消瘦、四肢乏力;暗耗心血,心血不足,神失所养则心悸、健忘、失眠;气血不足则郁闷悲观、表情淡漠、行动迟缓、头晕头痛、面色萎黄等,此型患者就诊时多以失眠为主症,易误以为睡眠障碍,应注其抑郁症的其他典型症状。总之,病位在心脾,病性是气血不足,病机是心脾气血两虚。治法以健脾补心为主,可选用归脾汤、高枕无忧散等方剂。2.2.3 痰浊内蕴证唐容川在《血证论·卧寐》指出:“盖以心神不安,非痰即火。”抑郁症痰浊内蕴证发病过程中,肝疏泻失常,津液运行不畅,气郁化火,聚而生痰,或食积蕴生痰热,上扰清窍,出了出现精神活动的异常、精神抑郁、惊恐不安、记忆力减退等一些情志症状外,痰热内生、内盛,内扰胆、胃、心神,失眠的症状也是非常常见,而痰热扰心,容易导致顽固性失眠。痰浊内阻,一则加重脏腑气化之损害,再则又能阻碍血之循行,导致循行不畅,瘀血内停,形成痰瘀互结证,进一步加重失眠。有医者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清热燥湿化痰、化瘀宁心安神为原则,使痰消瘀化,阴阳气相交,则其寐立至。2.2.5 心肝火旺证《景岳全书·杂证谟·不寐》中明确提出:“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以致终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为神魂不安等证。”,心火过旺,扰动心神,心神混乱,易出现失眠。《灵枢·大惑论》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盛,故不瞑矣”,心火过旺又能灼伤心阴,心阴亏虚,阴不敛阳,易出现失眠;五行传变理论,木能生火,肝郁气滞日久,则郁而化火,火性上炎,则扰动心神,引起失眠。治可清心火,降肝火,亦可通过交通心肾间接调治,可选用龙胆泻肝汤、黄连阿胶汤、交泰丸等。运用中医治疗抑郁症失眠时,要运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分析失眠出现的病因病机,对症治疗。结合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如针灸等,辅助治疗。3 小结当代医疗环境中,治疗抑郁症之失眠,多采用西药以抗抑郁、催眠治疗。见效快,但有其很大的副作用和依赖性。运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辨证论治,治病求本,而后对症用药,使气血充盈,运行正常,中医见效较西医稍慢,但其副作用少,而且是从根本上治疗,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抑郁症失眠得到更好更完善的治疗。参考文献:[1]

 赵欢欢,黄俊山,沈银河等. 基于形神一体观理论的失眠与情志的关系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 ,2015,26(07):1698-1700[2]

 黄雯晖 , 陈禧 , 上官慎康 . 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老年女性肝肾阴虚型抑郁症30 例 [J] 福建中医药 ,2016,47(05):47-48[3]

 罗春蕾 , 张天嵩 , 张伟伟等 .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失眠症 40 例临床观察 [J]新中医 ,2017,49(03):33-36.通讯作者:林媛媛

推荐访问:我对抑郁症的认识观后感 浅谈抑郁症躯体化症状之失眠中西医认识 中西医 浅谈 抑郁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