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2024年度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13篇

发布时间:2023-11-23 10:40:04 来源:网友投稿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同志们: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们补齐短板,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13篇,供大家参考。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13篇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篇1

  同志们:

  从现在到 2020 年是我们补齐短板, 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 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 提振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心剂。 十九大报告阐述“三农” 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再一次强调了 “重中之重” 地位, 提出了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定论。 作为基层政府, 我们要宣传贯彻好这一新定论,鼓励农民和乡 村干部提振精神, 鼓足干劲, 全力奋战奔小康,因为农民是乡 村振兴的主体, 农民是乡 村振兴的受益者, 所以必须要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调动起来。

  二、 基层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定心丸。 一个时期以来, 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 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 还没有根本解决, 这严重影响了 农村发展速度, 要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 就必须建强农村党组织, 充分发挥其在乡 村振兴中的定心丸作用。

  一要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众雁高飞看头雁”。 村党组织书记“官职” 虽小但责任不轻, 一个村有了 一名好书记, 这个村的各项工作就可以放心了 。 我们要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 打开视野、 拓宽渠道, 从农村致富带头人、 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其他乡 贤中, 把优秀人才访出来、 用起来,切实把村党组织书记选好, 把村党组织班子配强。

  二要加强农村党员 队伍建设。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 细胞没有活力肌体就没有战斗力, 一定要把党员队伍建设好、 党员作用发挥好。 把真正符合条件的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 不断发现新生力量, 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改变目 前农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 严重弱化的局面。 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 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科学设置岗位, 比如年长有威望的可以让他们担任法制调解员, 年轻力壮有手艺的为他们设置做好事实事、 办公益事业的岗位, 让每位农村无职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 都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会。

  三要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抓好农村基层党建, 既要解决好人的问题, 还要解决好用制度管人管权的问题。 重点是落实好“三会一课”, 做到制度化、 经常化, 其次要抓好民主集中制、 批评和自我批评、 民主评议党员三个关键环节。 在具体工作中, 健全“三项机制” 落实党建责任。 即年初目 标承诺制。 建立支部书记承诺清单, 明确年度目 标; 季度督查谈心制。 成立党建工作督查组, 每季度对各支部党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推进缓慢的及时约谈支部书记; 年末述职评议制。 支部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述职, 接受民主测评。

  三、 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点。 产业即是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也是协调快速发展的生长点, 实施乡 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 村产业。 我乡 *个村的基础设施、 经济状况、 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发展乡 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形成优势互补、 各具特色、 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

  四、 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 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方面建设的全过程。近些年来,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 乡 村面貌发生了 天翻地覆的变化, 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 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成为乡 村振兴的重要阻碍。 为此, 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 能人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 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键要有一批能人引领。 首先, 要将现有的村两委成员培养成能人, 通过外出考察拓宽眼界、 绩效考核压担子、 定任务, 实现党建、 经济互动双赢。 其次, 要调动返乡 能人、 种植大户 、 大学生、 退伍军人等乡 村人才参与乡 村振兴战略。 作为村庄人才, 他们身上具有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品质和能力, 这种品质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成为农村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 甚至成为村民中的核心人物, 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 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六、 文化繁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旋律。 乡 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美丽乡 村的建设, 而美丽乡 村建设同样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要想繁荣乡 村文化, 首先, 要不断完善乡 村文化基础设施。 继续加大投入, 推进乡 文化站、 农村文化广场、 农家书屋、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广播电视户 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 其次, 要重塑乡 村社会规范。 伦理、道德、 村规民约、 风俗习惯是乡 村治理的重要载体, 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七、 社会稳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压舱石。 稳定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 没有稳定, 发展就不会稳固, 也不会持久。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 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直接影响了 社会的稳定。

  八、 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 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 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部署。“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 这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 而精准扶贫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 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关键要看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让贫困人口 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篇2

  根据《X市健全市县两级指挥协调机制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规则(试行)》,区民政局对照《X区乡村振兴考核评价意见》《X区乡村振兴考核成绩》,落实专班职责,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考核扣分情况,补短板、强责任、抓落实。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移风易俗方面。一是村红白理事会建设有待加强。虽然各村(居)制定了红白理事会规章制度并上墙,但有的红白理事会自我管理和热心服务的能力有待加强。二是群众思想观念有待转变。通过移风易俗的深入推进,大部分村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改变,但少数村民婚丧嫁娶中相互攀比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组织振兴方面。一是村干部服务效能有待优化。部分村委会人员主动联系服务群众、靠上解决问题的意识有所欠缺,有的存在办事效率低、混日子现象,工作理念、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协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用房困难较大,资金紧缺、建设进度较慢。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面积紧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少,街道办事处财政压力大,区级财政没有设置相应配套资金,导致建设进度慢的问题。三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摸排力度还需进一步提升,群众主动检举揭发涉黑涉恶问题线索还是有限。有些线索排查,需要协调部门和街道,需要人力、时间,进展较慢。四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需加强支持。专业社工待遇偏低。晋升渠道窄,人员流动较大,影响了我区专业社会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服务范围窄。目前,已经设置社工项目组的街道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专业社工服务尚未在广大农村地区铺开;认知思想有待转变。农村地区对社会工作了解不足、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引入专业社工人才的意识;部分专业社工认为乡村环境条件差,待遇低,不愿去乡村从事社工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区民政局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进一步安排部署,一方面针对此次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安排专人负责、专项推进,严格压实人员责任,严肃明确整改措施,针对性进行完善落实;另一方面,吸取此次考核成绩带来的经验教训,对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方面的检查落实,严防出现“雷大雨小”或事倍功半情形,确保各项工作做到位、见实效。

  (一)紧抓关键领域,确保移风易俗全覆盖。

  一是持续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按照移风易俗宣传工作零死角的要求,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各街道办事处结合各类文艺演出,在节目中穿插进行移风易俗有奖问答,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一步加大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各村(居)充分利用村广播、公开栏、宣传展板等形式进行宣传,尤其针对外来人口和拆迁村村民,要实现入户宣传或电话宣传全覆盖。同时,要利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现代信息化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切实转变群众旧的思想观念,努力将移风易俗和红白理事会建设宣传到每家每户。

  二是坚决遏制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现象的发生。各村在已制定的《婚丧事宜简办标准》基础上,通过开展向村民征求意见活动,了解村民对现行婚丧简办标准的满意情况和落实情况。根据征求的意见,各村对现行《婚丧事宜简办标准》再进一步细化,确保真正落到实处。坚决遏制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现象的发生。

  三是着力提升红白理事会服务水平。指导街道办事处加强对红白理事会的监管,全面了解掌握村民对红白理事会服务的满意度。定期公示红白理事会服务情况,让村民对服务情况进行满意度评议。严格落实红白理事会向街道办事处每月一报制度,街道办事处对红白理事会活动服务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对服务不到位、工作不认真、群众意见大的红白理事会,街道办事处及时指导村两委对其进行重新改选。

  四是积极倡导节地绿色生态安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及生态纪念林的选址规划,不断加大生态安葬宣传力度,对选择生态葬居民继续给予资金奖补,在全区倡导“文明祭扫、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努力提升全区村居民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文明意识。

  (二)紧盯关键环节,确保基层组织高效能。

  一是督促规划,进一步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督促各涉农街道加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在农村社区推广“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加强对村务公开栏建设和村务公开情况的检查力度。

  二是严抓狠打,做好扫黑除恶工作。根据区委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要求,继续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持续做好宣传、线索摸排、督导等工作,及时分析研判和通报新情况、新问题,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对出现缺职的村委会,及时指导街道按程序补齐班子。

  三是提高社会工作知晓度,服务进一步向农村延伸。探索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和人才配置办法。根据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体系,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大力引进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人才,鼓励其到农村地区开展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训工作。以体现专业人才价值为导向,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机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的晋升机制,鼓励更多优秀人才留得住、愿意留在乡村做出贡献;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训规划,探索建立社工入职培训、在职培训等各阶段衔接的培训体系;建全社会工作者督导制度,不断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积极营造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和效益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度。通过举办社工论坛等活动,总结交流各领域社会工作的经验,营造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篇3

  一、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 大以来,习近平针对“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 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道路, 促进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 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5 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粮食生产能力 跨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 持续增长, 农村民生全面改善,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农村社 会稳定和谐。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农”工作积 累的丰富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重 大战略安排,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 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 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一起,并列为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七大战略,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 的坚定决心。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一些政策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 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 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述要求体现了我 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重视。

  村工作会议部署 (三)落实中央农每年年底,党中央在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都要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7 年 12 月 28—29 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 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分析“三 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 策。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 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须立足国情农情,切实增强 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 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 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 兴新篇章。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成果最终体现为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

  二、21 世纪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回顾与比较 21 世纪以来,党中央从 2004 年开始,至今已连续 15 年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作为指导性政策 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将其列为中央全年需要 解决的重大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紧迫性问题,这已成为中国社 会公认的政策风向标。这 15 个中央一号文件一脉相承,充 分体现了“三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中之重的地位以 及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对我国的“三农”发展产生了 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一)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回顾 总体而言,2004—2012 年的 9 个中央一号文件贯彻了党的十 六大、十七大精神,2013—2017 年的 5 个中央一号文件贯 彻了党的十八大精神,2018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贯彻了党 的十九大精神。

  先看 2004—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2004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 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以“三农”为主题 的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 聚焦农民增收, 首次对农村、 农业、 农民提出“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带领中国进入了“以工 补农、以城带乡”的全新发展阶段。

  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 见》 ,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成为全 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新农村建设勾 勒出了明晰的目标, 即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 字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个阶段另外 7 个中央一号文件分别聚焦“提高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 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农业科技创 新”,突出以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主线,出台了 农业税免征、粮食保护收购价、粮食补贴、农机补贴、乡村 公路建设、农村信息化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

  2013—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

  再看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四化同步”战略部署,2013—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以 “改革、发展”为主线,致力于以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 在活力,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转型,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让 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 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为题,聚焦现 代农业,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 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4—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 3 年将“农业现代化”写入文件标题,并各有侧重:2014 年侧重 “深化农村改革”,2015 年侧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2016 年 侧重“落实发展新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首次写入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随后,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 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 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个中央一号文件是一脉相承的。

  号文件的新特点 可以看出,这 14(二)2018 年中央一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 语调,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全文 16000 多字, 结构上共分为四大板块、 12 个部分。

  四大板块分别着眼新时 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乡村振兴的重 点任务、乡村振兴的制度建设和保障措施、强调坚持和完善 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一是新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我 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 方向、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这是继统筹城乡发展、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我们党在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 上的又一重大飞跃,是对“三农”工作作出的一个新的重大战 略决策。

  二是新目标。以往中央一号文件多是聚焦某一项具体工作来拟定具体目标,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更 全面,目标更高远。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三个阶段 性目标。

  这三个阶段性目标“远粗近细”, 到 2020 年的目标任 务列举了 10 项,到 2035 年的目标任务列了四个方面,到 2050 年的目标任务仅用一句话概括。

  三是新要求。相较于 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 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20 字指导方针,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除了沿用“乡风文明”外, 其余四句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生产发展”到“产业 兴旺”,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 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三农”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的新形势下,新要求更符 合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 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 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乡村又是一个 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新时代立足国情农情,顺势而为,谱 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首先,“五个问题”:剖析不足,明确方向。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这种 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 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二是农民适应生 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 需加强;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 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四是国 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 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五是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其次,“六个有”:奠定基础,坚定信心。新时代乡村振兴面临的五大问题既是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也指明了我们努力的方向。2018 年中 央一号文件中提到了“六个有”,奠定了新时代振兴乡村的深 厚基础,坚定了信心:一是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二是有 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三是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四是有 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五是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六是有 旺盛的市场需求。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

  (二)总体要求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可以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基本原则三方面加以阐述。

  首先是指导思想——“五位一体”。“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 裕”,这五句话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五位一体全面推 进,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其次是目标任务——“三步走”。奋斗目标明确,一张蓝图干到底。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 了乡村振兴战略时间表: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 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 2035 年,乡村振兴 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 年, 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再次是基本原则——“七个坚持”。从七个方面明确了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将党管农村工作作为首要原则 提出,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了原则要求。“七个坚持”具体 指: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 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优先发展农业 农村是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定位,这是前所未有的新提法。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还要求,体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是 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 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 (一)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振兴乡村,必须让乡村有活力,活力来源于兴旺的产业。“生产发展”调 整为“产业兴旺”,要求更加全面。产业兴旺需要从城乡两头共同发力,内生外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 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并实现优化组合、高效 利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夯实农业生产 能力基础;需要拓展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视野,全面振兴农村 二、三产业,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农村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需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实现由增产导 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实施质量兴农战略;需要统筹兼顾培育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 展有机衔接,这是针对我国特殊国情农情而提出的农业现代 化新要求;需要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和竞争力,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实现农业农村 经济更加全面可持续地繁荣发展。

  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二)生态宜居: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宜居,关系到生态 环境、绿色农业,核心是绿色发展。“村容整洁”调整为“生态 宜居”,体现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目标的追求。

  生态宜居就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 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2018 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四项具体任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 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 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其中推出的新 举措“湖长制”是对“河长制”及时和必要的补充, 是中国水环境 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重大创新,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探索。

  振兴战略的保障 (三)乡风文明:乡村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乡风文明关系到整个农村发展的精神风貌,是乡村振 兴之“魂”。

  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20 字指导方针相对照,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里唯一不变、仍 要继续坚持的就是“乡风文明”,体现了乡风文明无论是对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乃至对全面实现 小康社会以及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意 义。

  振兴乡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乡风文明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 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 程度。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四项具体任务:加强农村 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 公共文化建设和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四)治理有效:“治理有效”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现代化紧密对接,关乎整个发展大局。从“管理民主”升级到 “治理有效”,体现了由“管”到“治”的乡村治理新思维。

  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 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实现 自治、法治和德治有机结合。“三治结合”是我国新时代对乡 村治理模式的创新,是实现从民主管理乡村到有效治理乡村 的新举措。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自治是乡村治理的基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乡 村自治制度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基本框架,规定了乡村治理的 具体形式和载体。法治为调节社会利益关系提供了基本准则, 是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德治是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 也是乡村治理的灵魂所在。构建“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 系,既符合国家基本制度和基本国策,也适应乡土中国的传 统道德。这对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非常重要。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治理有效”提出五项具体任务:加 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 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和建设平安乡村。其中的亮点是,推行村 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 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 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兴战略的根本 (五)生活富裕:乡村振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实现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就是要实现生活富裕。

  从“生活宽裕”升级到“生活富裕”, 是对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水 平、生活质量提出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居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生活富裕就是要坚持富民 为本、富民为先,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村民 生保障水平,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衣食无忧、生 活便利,达到共同富裕。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生活富 裕”提出六项具体任务: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 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加 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和持续改善农 村人居环境。

  将“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放在“生活富裕”具体任务的首位,体现了农村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举足轻 重的作用, 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 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 教育发展机制。

  此外, 首次提出“乡村经济要多元化发展”,成为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大亮点,即“要培育一批家庭工 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 企业, 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 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摆脱贫困: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 (六)实现乡村振兴,决胜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建成小康社会,摆脱贫困是前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 重要位置。目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开始从关 注脱贫速度转向提升脱贫质量。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各地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

  2017 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减贫之 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今后一个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的重要工作之一, 为此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摆脱贫困” 提出了四项具体任务: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深度贫 困地区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强化脱贫攻坚责 任和监督。特别提到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 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实现稳固脱贫,并将 2018 年作 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着重瞄 准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问题。

  五、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建设和保障措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要抓住“人、 地、 钱”三个环节, 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 的体制机制和保障措施,推动各类有利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 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 工农城乡关系。

  (一)制度建设 已经成熟定型的制度,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还不够健全的制度,必须与时 俱进地完善; 尚属空白的领域, 必须大胆创新制度供给。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制度建设重点解决“地”的问题,巩固 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 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 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 指出要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的政 策,让农民吃上了长效“定心丸”。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发展 脉络中, 第一轮土地承包制是 1983 年开始的, 承包期 15 年, 第二轮则从 1997 年开始,承包期 30 年。再延长 30 年,意 味着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长期不变,这是自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以来,党中央在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 方面的又一重大举措,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 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村长治久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 意义。

  探索宅基地所有权、 资格权、 使用权“三权分置”,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此,2018 年中央一号文 件提到一个“不得”和“两个严”, 即“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 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 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上述问题作 出明确规定。

  (二)人才保障 推动乡村振兴,人才和队伍建设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 制约,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以更加开放的视野 汇聚人才,更加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更加完善的机制支持 人才,构建多元化的人才支撑网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 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 出五项具体任务:一是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全面建 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二是要加强 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 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三是 要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科 技创新需要科技人才,必须探索新机制,发挥好各类农业科 技人员的作用。四是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主要是 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吸引社会各类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乡 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五是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 制,主要是“三大机制”:多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城乡、 区域、 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 城市医生、 教师、科技文化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机制。

  障 (三)资金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真金白银地投入,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谋划,提出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 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重点 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农业农村是否优先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财政是否优先保障,文件明确要求确保公共 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要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 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财政 资金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乡村。

  第二,推动农村金融回归本源。为满足乡村振兴巨大且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让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回归本源。2018 年中央一 号文件提出,要把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领域和薄弱环节。此后中央还要出台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的指导意见,起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考核评估办法,要通 过这些政策性文件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第三,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为改变过去土地出让收入“取之于乡,用 之于城”的局面,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政策机制, 把土地增值收益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战 略。

  六、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加强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的政治保证。为此,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坚持和完善 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单独列为一个部分予以强调并提出具 体任务,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重大意义的认识,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上优先位置, 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关于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文件明确了谁来领导、谁来负责、谁来落 实等问题。特别提出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 乡村振兴, 让“一把手”重视并亲自抓, 这就抓住了关键少数, 体现了狠抓落实乡村振兴的坚定决心。

  领导体制机制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懂农业、 爱农村、爱农民”作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方向,并就 如何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三农”工作干部提出了具体措 施。

  21 世纪以来,我国“三农”政策体系基本成熟稳定,有必要把这些重大政策法治化,强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治保 障,充分发挥法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根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 求和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究制定中国 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 策等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与此同时,还要抓紧制定乡 村振兴法,将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

  关于乡村振兴规划引领,明确要求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考 虑到目前乡村发展不平衡性,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各 地区各部门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并对 几种具有典型性的村庄发展分别提出了要求。

  关于乡村振兴良好氛围,要发动各方力量,凝聚全社会各方智慧,大 力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汇聚强大正能量。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是社会共识的聚光 灯,要凝聚全党、全国、全社会振兴乡村强大合力,讲好乡 村振兴中国故事,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未来 的“三农”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为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宏伟 的政策蓝图。文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 理有效、 生活富裕”五位一体的总要求, 搭建起乡村振兴的“四 梁八柱”,全面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举措、 新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了全面部署。乡村振 兴战略开启了“三农”发展的新时代,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为 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行动纲领。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 乡村振兴战略,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篇4

  20-年-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

  一、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提升

  20-年,我镇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一是落实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补贴面积55648.603亩,补贴金额6792350.65元。二是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19485.31亩。三是严格实行禁养区制度,关闭拆除4家养殖场。通过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6家,奖补205532.5元。力争使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相关要求。四是三变改革全面完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年扶持振兴村和三溪村各50万元。五是严格落实郎农〔20-〕259号文件秸秆禁烧工作规定。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开展社会化服务奖补项目,奖补面积17859.9亩。六是全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确保土壤肥力不减,保持农业健康稳定发展。七是落实“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规范有序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我镇致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动现代农业发展。20-年,全镇审批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全镇家庭农场总数达1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新增“稻虾连作”面积5000亩,全镇“稻虾连作”面积达到3万亩。改种换植良种茶1100亩,新垦种植良种茶2033亩,全镇白茶和黄茶等良种茶园达 3430亩。八是2019年飞鲤镇完成划定我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2个行政村均已树立两区划定标牌。

  二、大力推动林业产业发展

  完成人工造林0.3万亩、封山育林0.2万亩;通过培育现有未成林及其他林分,新增森林面积0.5万亩以上。完成森林抚育2.9万亩(其中新造未成林保育0.3万亩,中幼林抚育1.5万亩,经济林抚育0.8万亩,竹林抚育0.3万亩),退化林修复0.2万亩。通过对现有森林资源的培育经营,不断推动绿化苗木、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壮大木竹加工和龙头企业,带动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林业产值目标。在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和体系建设完善、制度建设落实、能力建设提升及宣传教育等 10 类考核指标中,均完成任务。

  三、持续推进农饮工程

  飞鲤镇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总投资848792.20元;设有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管理处;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铺设PE给水De20、De32、De40、De50、De160、De200镇级输水干管(含过路拉管)及沿自然村村主要道路铺设树状配水管网、阀门井砌筑及阀门购安、砼管道包封及支墩浇注、新旧管连接、砼道路(地面)拆除及修复等工程;建设地点在飞鲤镇龙塘、黄香村,项目为民水厂供水黄香村易家湾、花香、坦上、丁冲村民组及龙塘村叶家湾、丁家湾、肖家湾、白水塘、下陈塘、万里巷村民组。本次飞鲤镇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现了黄香、龙塘两个贫困村自来水管网全覆盖,涉及共10个相关村民组,受益村民约213户517人。

  四、不断美化乡村人居环境

  (一)、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1.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农村垃圾保洁收集处理市场化机制,我镇与合肥鸿鹤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签订协议,采取户收集、村集中、公司统一处理的模式。1-12月份共处理农村生活垃圾3800多吨。

  2.强化村庄内日常保洁,加强保洁人员的配备,全镇共配备保洁员157名,确保农村户籍人口300-5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并配齐保洁装备,20-年全镇配备垃圾桶2000个,努力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3.在20-年全镇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共计投入350万元,充分达到了20元/人/年足额经费。

  4.探索性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在振兴村、张湾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力度,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5.在主要道路沿线,村头、村内空地无陈年垃圾堆积;村内房前屋后无随意倾倒垃圾,无垃圾直接倾倒河、沟、塘等现象,环境卫生整洁;无露天垃圾池及露天焚烧现象、垃圾桶内垃圾及时清运;垃圾中转站运行正常,卫生整洁,定期消毒。各村人民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非常满意现象,没有被群众投诉,没有被市级及省级督导发现问题、没有被新闻媒体曝光。

  (二)、村庄清洁行动

  1.集中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以村为单位,引导农民参与,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集中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1-12月份,全镇清理村内塘沟70多个,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60吨,规范畜禽散养的行政村12个,清理乱搭乱建28户,清理废旧广告牌380个,清理无功能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开展清洁卫生宣传教育活动12次,参加活动人数361人。

  2.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省村庄清洁标准,村庄整治率达到了85%以上。

  3.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推进会、调度会等专项活动;开展最美庭院、五整洁清洁户评比;建立村规名约、开展移风易俗。

  (三)、信息报送

  飞鲤镇在接到上级要求报送美丽乡村建设、生活垃圾治理、村庄清洁行动等报表后按时按量向上级报送,第一时间按时按规填报中央、省农村人居环境系统

  五、加快建设农村文化工程

  为进一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建设,努力形成比较完备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飞鲤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现已建成,已实现“八个有”(有广场、有活动室、有宣传栏、有图书、有文体器材、有数字文化服务、有文艺团队、有特色活动)。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完成镇、村、户三级文化网络的建设,因地制宜落实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项目。全天性免费对外开放文化图书馆。争取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补助13.9万元。

  六、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

  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民生工程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民生工程的目标分解、协调指导、数据汇总、资料整理、上报信息等日常事务。制定民生工程工作实施方案,落实民生工作任务。坚持每月召开1-2次民生工程推进会,一方面传达上级部门有关民生工程会议及文件精神,另一方面收集民生工程进展情况及安排下步工作。充分利用会议、公开栏、印发宣传资料、宣传展板、民生工程知识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宣传民生工程意义,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舆论基础。

  七、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工程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指导种植、养殖大户和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积极引导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全镇12个行政村全面完成股改暨“三变”改革,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均已颁证登记。各村“三变”项目全部落实。

  八、做大做强乡村旅游项目

  根据我镇的区域位置、文化底蕴、风情民俗,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形成一套适宜本地的发展模式,以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为载体,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富裕、乡村振兴。同时利用飞鲤的优美环境,打造农村休闲旅游,提高农民收入;可开辟“吃农家菜、采摘果蔬、住富氧农家屋”最原始的乡村旅游,让旅客体验生态游,多途径提高农民收益,带动农村发展,在当前全县“一城二山三湖”全域旅游大框架下,强力推进全域旅游,充分挖掘我镇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将南漪湖(福寿岛)、万亩茶海、磨盘山遗址和百步梯等特色景点串珠成线,积极打造飞鲤文化旅游的“一核一轴两廊”(一核即福寿岛重大旅游项目核;一轴即S604环南漪湖大道;两廊即跑飞路至南漪湖生态景观廊道(S338)、磨盘山至百步梯历史文化廊道),形成旅游环线。积极对接国内知名文旅企业,进一步带动我镇全域旅游发展。

  九、乡村卫生健康

  飞鲤镇卫生健康事业在充分利用区域性优势、积极整合全镇卫生资源、着力改善和更新医疗设施设备、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内部管理、改善群众就医环境、转变服务理念上下功夫,同时在打造和发展精品、特色专科上下工夫。20-年以来,全镇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6193份。为4072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免费体检;为5981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定期进行体检随访;为214名孕产妇进行了产后随访;为 2335名0-6岁儿童建立了预防接种证;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2期;己完成家庭医生共签约10321人,履约完成率90.26%;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190O余人,履约1800余人,完成率达86.1%。重度残疾人签约254人,履约154人,完成率达100%;计生优特扶对象签约17人,履约17人,完成率100%;重型精神病签约173人,履约168人,完成率97.1%;肺结核病人签约9人,履约9人,完成率100%。

  十、不断夯实乡村教育基础

  飞鲤镇教育存在生源逐年减少、优秀教师流向城关等问题。首先要抓好老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让他们掌握好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其次研究制定出一套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发展的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特点,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所学知识。

  1.飞鲤镇建立了党政领导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帮助飞鲤中心学校解决了与老百姓关于围墙占地纠纷问题。

  2.积极加强镇教管委建设,有办公室,今年配备了新的电脑、打印机。

  3.镇教管委积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资格认定和就学信息统计;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和诚信知识宣传活动;负责协助对辖区内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和家长的联系工作,且无恶意逾期欠款学生。

  4.认真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校信息精准摸排、国办系统信息填报准确和政策宣传积极到位。

  5.学前三年(3-5周岁)幼儿毛入园率达全县平均水平并较上年有提高。

  6.完成民办幼儿看护点整改年度目标任务,辖区内无c类民办幼儿看护点,无未经申报擅自举办的民办幼儿园。

  7.辖区内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以上,”三残”入学率达93%以上。

  8.政府重视学校建设与发展,为学校解决用地、拆迁、规划、土地确权,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供帮助。

  9.政府重视乡村少年宫建设、积极落实保障经费。

  10.积极帮助学校完成职教招生任务,完成率在全县前列。支持县中等专业学校面向村、社区、企业开展职业培训。

  11.配备社区教育专职人员,按标准安排社区教育经费。

  12.积极开展社区教育,设立全民终身学习需要的社区学校或教学点,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乡镇成技校完成上级下达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

  13.以政府名义制定下发了年度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每年3月和9月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两次专题会议。

  14.镇综治办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治理行动两次以上。

  15.学校周边环境现场评估情况良好,无卫生死角、非法摊点、乱搭乱建现象。校园周边无违章建筑,无留宿学生看护点,经常性开展综合治理工作,治安环境良好,无安全隐患。

  16.建立健全学校及乡镇教管部门安全责任落实及稳定长效机制制度,校园安防建设5个比率符合规定,将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明显。

  17.乡镇教管部门落实常态化教育行政执法机制健全,确保国家及省教育法律法规在本区域内实行。

  十一、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斗

  飞鲤镇行政区域面积135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其中4个贫困村、8个非贫困村,共294个村民组,户籍人口4万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598户2800人。经动态调整和自然变更,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1192户2355人,20-年脱贫户为22户53人,未脱贫10户26人。

  (一)统筹部署,压实扶贫责任体系

  建立专职扶贫队伍花名册,实行党委副书记分管,1名党委委员专职分管扶贫工作兼镇扶贫工作站站长,另配备1名专职副站长及4名专职扶贫专干,12个行政村均确定1名以上稳定专职扶贫专干且有县直单位专班包保,4个贫困村均派驻工作队,8个非贫困村全部选派帮扶干部。对全镇463名帮扶联系人进行微调,每人联系1-4名贫困户,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片区、到人,全镇共划分为61个网格,121名镇村两级干部包保到村组。贫困户全部制定“一户一方案”并录入省办系统。户档村档“瘦身计划”已全部完成。

  (二)注重实效,全面落实行业政策

  产业扶贫摸底共560户,其中具备种养业条件的贫困户557户,具备乡村旅游条件的贫困户10户,具备商贸流通条件贫困户4户;统计苗木奖补面积250亩,奖补约10万元,特色种植面积300亩,奖补约12万元,特色养殖面积300亩,奖补约12万元。春季大学生资助摸底14人,补偿金额2.1万元,雨露计划摸底33人,补偿金额4.95万元。存量危房摸排共计53户,包含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低保户7户,贫困残疾人户6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户。1-12月份“351”、“180”政策合计补偿1746人次,补偿费用累计262.7万元。36户贫困户申请一次性就业交通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贫困户每人代缴200元,提供村级辅助性公益岗位49个,龙塘村全功能就业扶贫驿站已整改到位。组织贫困户参加县级电商知识普及培训会两期55人次。社会扶贫全面推开,宣传动员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开展扶贫助困活动,艾斯菲尔服饰有限公司捐赠衣物4012件。爱心人士注册量达2553人,贫困户全部注册社会扶贫app,每月定期发布贫困户需求且对接成功达20条以上。

  (三)20-年脱贫攻坚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扶贫项目建设情况。20-年我镇到村扶贫项目6个,其中到村产业项目4个,分别为黄香村20-年稻虾种养基地培育项目、龙塘村优质茶园培育项目、新法村特色种养龙虾加工配套服务项目以及塘埂村特色种养服务(集散)中心配套设施项目,均已完工。到村基础设施类项目2个,分别是黄香村丁冲组水泥路建设项目以及三溪村北干路基础设施到村项目,也均已完工。

  2、关于“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大排查工作问题整改情况。将排查问题按类型分类筛选,因户施策,逐一解决,由所在村、涉及行业站所提出解决方案,明确责任、落实整改。涉及21户24人存在未缴纳新农合问题,已全部完成征缴工作;8户10人存在住房安全问题交由村建部门全部复核确定危房等级,申报危房改造,1户无房户(长期在外务工,租赁房屋居住)由所在村暂时提供公用房解决住房问题;1户1人涉及义务教育问题,已督促其监护人新学期开学送该生复学,涉及矛盾隐患将制定预案予以应对。

  3、关于中央巡视组对安徽省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飞鲤镇整改工作情况。中央巡视组对我省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38条涉及到乡镇问题21条,其中飞鲤镇17条已全部整改完成,无此类问题、注意防范并将长期坚持4条。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题报告反映问题21条涉及到乡镇16条,其中飞鲤镇14条已全部整改完成,无此类问题、注意防范并将长期坚持2条。由镇巡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牵头抓总,每周调度整改工作进展,每月听取1次整改情况汇报,对整改任务分类交办,跟踪督查,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的严肃问责。

  4、国务院脱贫攻坚考核安徽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及时出台《国家和省脱贫攻坚考核反馈问题飞鲤镇整改工作方案》,对涉及到乡镇的37条问题,我镇全部认领,并制定整改台账,由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采取周调度,月汇报,对整改任务分类交办,跟踪督查,整改工作已于6月底完成。

  5、省市县脱贫攻坚暗访反馈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对省市县暗访反馈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对照具体问题类型举一反三,及时制定整改方案,6月省脱贫攻坚暗访反馈问题,已于7月中旬全部完成整改。县3月、5月、7月、10月四次暗访反馈问题已按规定时间完成整改,并及时上报整改报告。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篇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在更好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可谓高瞻远瞩,意义深远。

  我们来看木桶原理或木桶效应。众所周知,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要想让这只木桶装满水,那就不能有一块短板。通过“木桶效应”,可以看出,全面小康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是“全面”,全面就要一块短板都不能有,实现全面小康,就要真正要解决“木桶效应”。”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民共享的小康,不仅要从总体上、总量上实现小康,更重要的是让农村和贫困地区尽快赶上来,要加快补上“三农”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让所有人民都进入小康,一个不少。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谓是高瞻远瞩,意义深远。我们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从谋全局的高度出发,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力争到2020年乡村地区,全体农民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区域共同小康,一个地区也不能少,一个人也不能掉队。如果2020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乡村地区,部分农村地区部分农民不能如期进入小康社会,那这样的小康算不上真正的全面小康,这也意味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农民,关键也是农民,要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可以说正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怎样深入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坚持这一重大发展思想的指导意义是什么?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就是交流的主要内容。

  一、深入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正确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要深刻理解什么是“人民”。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人民”,我们从三重规定和三个维度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人民”

  “人民”包含三重规定。一是量的规定。虽然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人民的界定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涵盖某一历史时期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现阶段,我国人民涵盖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里面我们必须要区别一个概念,公民和人民,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凡具有我国籍的人都是我国的公民。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它相对敌人而言,凡是处在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内的都是人民。这样的话我国公民范围比人民范围更广一些。因此是我国公民但不一定属于人民这个范围。有的人会问犯罪分子算人民吗?“人民”指的是拥护党的领导和思想,对社会进步有贡献、起推动作用的人。而犯罪分子是破坏社会进步的人,所以不能称为“人民”。二是质的规定。人民代表历史进步的方向,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精神财富的唯一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因此这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进步的推动者。三是主体构成的规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范围会发生变化,但构成人民主体的始终是劳动者。因此我国人民所处的爱国统一战线里面第一条就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包括拥护党的领导和思想,对社会主义事业有所贡献,起推动作用的劳动者。

  进一步分析,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一是从宏观上看,人民是一个整体,统一于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之中,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根本动力。二是从中观上看,人民由不同的社会群体构成,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具体利益的差别和矛盾。比如不同的家族、家庭,不同的职业群体,不同的人际交往构成的朋友圈都是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矛盾。三是从微观上看,人民的利益与每一个人的利益紧密相连,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独立的利益个体,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利益关系网当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处于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之中,整体的力量不断增强,我们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民内部不同群体间的财富和收入等利益差距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扩大,但终将不断缩小,走向共同富裕;组成人民的每一个个体将越来越充分地发展,得到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不论在革命、建设、改革哪一个阶段,我们党都十分重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人民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别的暂且不说,我们就说我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章里面明确规定的。在革命过程中,毛主席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把“为人民服务”规定为我党我军的宗旨。那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早什么时候提出来的,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在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挖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主席高度赞扬了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在之后的党的七大上,首次将其“为人民服务”定位为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并写入党章。毛主席一生当中先后20多次题写“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是他所有题词当中最多的。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人民军队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但它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比如在土地革命时期叫红军,抗战时期叫八路军、新四军,到了解放战争期间,我军才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把国家政权定性为人民民主政权,许多国家机关甚至服务行业,前面都有“人民”二字,如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公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银行、人民医院等等,使用的货币也叫人民币。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我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我们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再一次认识党的人民立场:

  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但体制机制弊端问题仍然根深蒂固,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完全触及,利益固化问题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难题障碍。我国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关键时期,是一个矛盾突发和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的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重要关口。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的要求,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同志将“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个必须”之一,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

  党的十九大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提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中明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特征和基本立场。

  我们再看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性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决定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97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得根本利益。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深刻诠释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再看我们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决定了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正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这深刻阐明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永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二)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题中之义

  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发展为了什么,靠什么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发展政策如何制定,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人类历史上不同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对中国现代化实践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它将人民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篇6

  一、交通系统考核指标。

  在20-年度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交通系统考核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指标中,在综合考核中所占分值为3分。考核内容为:四好农村公路推进改善率和村内道路(户户通)硬化完成率,主要考核:年度重点工作完成率、三级路以上比例、中等路以上比例、村内道路硬化工作完成情况四个方面的内容。

  二、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根据市交通运输局对县区交通运输工作考核初步意见,本年度主要考核以下内容:

  1、年度重点任务完成率,按完成比例计分。2020年全县的年度重点任务一是路网提档升级工程58.5公里,目前已完工99.6公里;二是自然村通达工程200公里,目前已完工202.3公里;三是对新改建道路的管理养护,目前全县新改建道路路肩已全部修复,纳入正常养护;四是运输网点布设,已完成省下达的建设任务。该项考核预计得满分。

  2、三级路以上比例,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的,得满分;未完成目标的,按比例扣分。根据2020年统计年报,全县县、乡公路总里程485.6公里,要完成目标,全县建设三级以上公路里程应不低于9.7公里,占比2%。

  今年全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共计15.745公里,均升级改造为三级公路,所占总里程比例为3.2%,已超额完成2%的建设任务,该项考核预计得满分。

  3、中等路以上比例2分,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的,得满分;未完成目标的,按比例扣分。中等路以上比例是指年底辖区内县、乡公路总里程中路面技术状况(PQI指标)为中等以上的里程所占比例。由市交通运输局委托第三方调查评定,全县可以达到标准,该项考核预计得满分。

  4、村内道路硬化工作完成情况,按完成比例计分。这项工作任务是省政府11上旬下达的,我市部分县区已出台政策,开工建设。此项工作要县财政出资,且资金量大,县政府目前还没有出台政策。我们将全力做好工作,争取这项工作少失分。

  今年我局整体工作确保全市前三名。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篇7

  大家知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而且也把这个战略写进了《党章》(修正案)。十九大报告在第五部分的第三条专门讲了“乡村振兴”战略。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在第六部分和第九部分也做了一些农村的安排和要求。所以,我们要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既要学好第五部分的第三条,还要学好其他有关的章节和内容。

  我将借这个机会,就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话题,给大家谈五点体会和思考。

  第一,时代背景。也就是说,为什么这个时候要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家知道,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转化,对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从供给来看,过去我们主要是关注数量,现在更加注重质量,过去主要是保供给,现在还要保安全。

  再比方说,从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来看,过去主要是强调农业的生产,农业的产业发展,现在我们既要做好农业的发展,同时还要围绕着农业做好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从过去的一产到现在的三产融合发展。这也提出来新的要求,特别是要求提质增效。

  第三个方面,从农村的生态环境来说,过去我们要搞好农村生态环境,主要是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条件,让农民宜居、宜业。现在我们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还要能够吸引城里人到农村休闲、渡假、投资、兴业。

  第四个就是从农民的收入来看,过去我们讲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是要满足农民的衣、食、行的要求。现在我们不仅要满足这些要求,还要满足农民的就学、养老、居住等一些新的要求。

  总体来看,新时代人们对生活需要的要求也对我们的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这个主要矛盾转化的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我们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不平衡、不充分。

  从不平衡来看有三个问题,城乡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不平衡,比如现在城乡差距还有2.7:1,这个数据和世界银行讲的世界的平均经验数据2.5:1还有一定的差距。大家知道,我们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分配其实还有一些不同的研究给我们提供新的判断。如果考虑到计算方法的不同和我们实际计算的一些项的漏项,学者的判断现在的城乡收入差距在4.5:1。

  第二个不平衡,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不平衡。从水、电、路、房和教育、文化、社保、医疗这八个方面,我们从感受上就能看出来差距。我们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第三个不平衡,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比如东部地区一些城市郊区出现了一些十亿元村,百亿元村,有些地区还很贫困,还有空客村和贫困村。

  不充分也有三个表现。一,农业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我们从“三力”来看,综合生产能力,土地资源透支,生态环境超载,双重约束压力很大。二,资源利用的不平衡,农业、秸秆还存在大量的不能充分利用,这个秸秆的不能充分利用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等于丢了一半农业。三,农业基础不平衡,就是持续发展能力,防灾、减灾、抗灾,遇到灾害还是没有办法,马上就下去了。

  所以,不论从农业的生产能力、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力,还是由27%的农业劳动人口支撑着不到9%的农业生产值来看,我们的基础依然薄弱。

  第二个不充分,资源利用不充分,刚才我讲了,土地、劳动、资源利用不充分。

  第三个不充分,在其他方面还有很多不充分,比方说我们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其他的一些方面。我们讲农业投入主要是看渠道,另外农民增收,现在主要靠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比重还很低,农民增收困难,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这也是我们增收不充分的原因。

  这样看来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一方面是对我们的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从不平衡、不充分方面凸显了我们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一方面是目标导向,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给我们的“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问题导向,我们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发展尤其突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讲的第一点,时代背景。

  第二,历史方位。我们怎么看待这个战略?这个战略是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呢?是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样一个历史交汇期提出来的,我们就从这两个角度去解读。

  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决胜期来看,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2005年我们提出新农村建设,讲了五句话20个字,这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也讲了五句话20个字,这五句话我们对比一下,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荣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在内容、内涵上都有提升,都有转变。同时,乡村文明的内涵要求也不一样。也就是说,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乡村振兴”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在决胜全面小康的时期它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

  二,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这个战略部署实际上是在我们开启新征程的时候新时期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它不仅是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而且是一次文化、生态的复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它的目标导向就是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希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也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是面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第三,总体要求。这个总体要求我们看十九大报告,从原则上来提“乡村振兴”,我看有这样六条。

  第一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我们要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行动指南。

  第二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也要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说要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来实现“乡村振兴”。

  第三条,行动举措、战略安排的五句话20个字,实际上都体现了“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所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也要统筹推进这五个建设。

  第四条,坚持两个优先,这次特别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第五条,要强化两个保障。“乡村振兴”需要有体制机制创新,需要有政策体系的调整和完善,就是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第六条,加快两个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四,主要任务。这个主要任务就是这五句话20个字,我简单说一下。

  一,产业兴旺。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要求。我们要实现产业兴旺,还是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为主线。那么,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方向,我们主要关注这样四个事,或者四个问题。

  1.粮食安全要确保。这个确保主要要有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2.处理好农业这个产业的发展问题,还是要通过调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3.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

  4.处理好规模经营主体的发展与小农户之间发展的关系,特别是要完善利益完善机制,让小农户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平等参与战略之路。

  “乡村振兴”的第二个任务就是生态宜居,我个人理解是两方面。一个是生态,一个是宜居,良好的生态,宜居的环境,是我们农村留住人,吸引人的重要方面。我个人想是不是要促进三个转变,完成三个任务。三个转变,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二,发展方式要转变。要构建五谷丰登,百业兴旺,绿色循环的这样一个生态体系。第三,发展模式要转变。这是三个转变,转变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模式。

  四个任务。第一,治理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很多地方土壤污染了,水源污染了,大气污染了要治理,我们出台了三个十条,“土十条”“水十条”“气十条”。出台了三个规划。第二,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和修复好,要依照尊重自然、修复自然的方式修复。第三,建立多元化甚至是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第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这是生态宜居。

  第三个任务就是乡风文明。乡风文明就是“乡村振兴”过程中,既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我们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弘扬传统文化,把很多文化遗产保护起来,特别是李司长原来讲的三古,古村落、古建筑,古村寨,要保护好。还有把文化设施和文化体系搞好,文化建设乡村文明没有基础设施、没有公共服务体系也不行,治理有效,这里既要治理,还要有效。

  我们要加强农业农村的基础工作,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还要加强基础工作,这个基础规律既有农村发展的基础,也有执政体系的基础。第二,建成农村治理体系,这次我们提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第三,要培养造就三农工作体系队伍,我们提的叫“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这样的队伍造就出来,实现乡风文明。同时,要挖掘传统文化。最后,生活富裕,还是要增加农民收入。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这本身既是富裕的内容,也是富裕的表现。建设美丽乡村,就是村容整洁的问题,比如垃圾、污水,如实施三年的“厕所革命”。

  最后,政策措施,或者叫体制和举措。整个十九大报告里面,400个字讲了六条政策举措,我概括为叫三个制度,三个体系。

  三个制度就是土地制度,强调承包关系要稳定,强调三权分置,这是农地。同时,还要对建设用地的三块地,征地、宅基地、基建地进行改革,实际上是要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振兴问题。二是经营制度,既包括经营主体的培育,经营方式的创新,处理好小农与农业现代化的衔接这些内容。三是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改革上我们写了三句话非常重要,第一句话讲内容,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第二句话,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另一方面,壮大集体经济。这件事涉及两个主体,一个是集体,一个是农民。

  三个体系。第一,产业体系,产业生产运营体系。第二,服务体系。第三,治理体系。我结合学习十九大精神,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谈五点体会和思考,简单来说就是时代背景,既有要求,又凸显了矛盾和问题,所以既必要,又紧迫。第二,历史方位,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又是面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第三,总体要求,就是六条。第四,主要任务,五个任务。第五,政策举措,也是六条。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篇8

  同志们: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今天,我围绕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为大家作个辅导报告,也是一次党课,更是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在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那么我们如何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呢?我想,针对我们同富村而言,当前重要的是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要进一步调优种植结构。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目的就在种出好的产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要使种植结构科学化、现代化。首先,要顺应市场规律。今后种什么品种,农民朋友要先考虑市场需求,市场急需什么,大家就种什么。要研究市场经济,研究市场规律,改变靠天吃饭的境遇。其次,要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要推进“三减”进程,也就是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要带领群众按照市场需求,多种植无公害、高质量的农产品,转变靠农药化肥砸产量的观念。这几年的粮食市场证明,产量高农民的收入不一定高,重要的还是看品质,要鼓励大家精耕细作,多种植绿色无污染的农作物,提高市场竞争力,卖上好价钱,鼓起钱袋子。要让消费者放心购买我们的产品,引导农民群众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要途径。比如,XX。第三,要用好我们自己的品牌。我们一定要重视品牌效应,真正认识到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就卖不出让人满意的好价格,农民增加收入就有难度。品牌意识必须树立,这种思想不能断,要致力于培树品牌。比如,XX。二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就给广大农民群众吃了“定心丸”。农民最关心的土地,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金饭碗。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告诉农民朋友,土地这个饭碗还是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那我们就要认真做好土地文章。要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转变观念,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把剩余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虽然我们是农民,但是不一定非得自己去种地,咱们可以把土地流转给种田能手和种田大户,流转给真正懂经营,懂技术的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这样才能不断增加覆盖在土地上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种植的科学化水平,提高产量,保证土地高效率利用。那么土地流转了我们农民做些什么呢?可以搞其他产业,这样把地承包出去,我们可以获取土地承包红利,还能通过外出务工创业增加收入,再加上国家好的政策,“两免一补”这些补贴,咱们就富了,增收的途径就宽了。通过土地流转,搞合作经营,让村民加入到合作社中,获取分红,如果是村集体带头干、领着干,还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这是个一举多得的事情。比如,XX。三要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十九大报告将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要求概括凝练为二十个字,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其中“生态宜居”是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已经写入了党章,说明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建成山青水绿、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才更有吸引力、农民才更有归属感、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要认清,现阶段主要的优势,XXXXXX。

  二、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实

  十九大报告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关于精准扶贫工作,大家都很辛苦,同富村驻村工作队是省派工作队,大家都克服很多困难,能够呆得住、沉得下、接地气,能够在村里和老百姓经常在一起,打成一片,帮扶单位和镇村干部都付出了很多辛苦,可以说只要群众有需求,大家就都能及时把党的政策宣传到位,也能及时进行沟通,解决问题,成效很明显。前段时间我们抓精准扶贫主要是精准识别、宣传政策、完善档案,应该说做的很到位,该纳入的纳入,该退出的退出。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不能单纯的从生产生活方面进行帮助,不能够单纯的“输血”,帮钱帮物确实解决了问题,但是根上问题还没能解决,我们还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要求,积极地谋划产业,让贫困户都能够依附在产业上,都能够有固定的收入。一要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可以说,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在扶志方面,要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帮联干部和乡村党员作用,加大农村致富典型的培养,通过典型引路,找准脱贫产业路径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打消顾虑,树观念、开思路、增信心,实现从“他扶”到“自立”的转变;在扶智方面,要对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员免费培训全覆盖,彻底改变缺技能而脱不了贫的困窘。同时,针对现在有的贫困户出现了攀比逐利心理,大家要带着感情、耐住性子做好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政策宣传工作,让群众理解支持,让政策顺利实施。二要抓实产业扶贫落地见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现在看靠政策兜底是兜不住的,仅有政策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产业方面多做功课,从增强“造血”功能入手,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比如,XXXXX。在此基础之上,要建立好扶贫产业和贫困群众利益分配机制,让贫困群众利益有保障。同时,也要利用扶贫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要抓好分类施策扶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此,我们要针对贫困户的实际分类施策,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多关心贫困群众的冷暖,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生活质量确实有提升。就拿咱们同富村来说,因病致贫和因残致贫的群众,在保证他们能够享受各级政策基础上,还要为他们研究一些帮扶措施,让他们更有保障。耕地少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咱们就要积极帮助他们找工作,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尽快脱贫。四要抓强驻村扶贫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可以说,驻村工作队是扶贫工作大格局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比如,XXXX。驻村工作队还要做好抓党建促脱贫工作,驻村工作队队长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抓好党建是本职工作。要注意从农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建强基层党组织,当好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带头组织村党支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真正让村党支部强起来,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切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以前,咱们村XXXX。现在来看,党支部这个班子实现了脱胎换骨,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在老百姓当中威信也比较高,这是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只做到这些还不够,下一步,一要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当前村“两委”马上要换届了,要大力的宣传换届的精神,村“两委”班子要放下思想包袱,配合镇党委,采取多种形式,把换届政策和纪律要求及时传达给党员和群众,做到人人皆知。要注重培育好的致富带头人,支持鼓励有学识、年轻的、懂经营、会技术、有爱心的农村优秀人才,参与村“两委”班子选举,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真正把老百姓认可、拥护的党员选进村“两委”班子,提高村“两委”核心领导、服务群众的能力。对于村“两委”换届,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一说选举就“他是我亲属、我得选他”,首先大家还是出以公心,考虑到全村的发展,认真思考这个人当了村干部以后,能把咱们村带到一个什么方向去,能不能让村里发展,能不能带领老百姓致富,这些才是大家需要考虑的。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基层党员干部,在建强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要切实负起责任、勇于担当尽责,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二要抓好党员队伍管理。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多组织党员开展丰富多彩教育活动,把村里党员都组织起来,每年还要发展新党员,增加新的血液。要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力度,主动研究破解农村“猫冬”问题,多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外出务工增收,聘请党校教师、农业专家、科技学者到村里讲解技术、讲政策,研究致富门路,切实变冬闲为冬忙、变冬冷为冬暖,解决村民精神空虚问题,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目标,为农村发展致富奠定基础。在党员管理方面,已经算是比较与时俱进的了。比如,XXXX。三要切实发挥带头表率作用。这方面,上级研究了很多有效的载体,比如,XXXX等,还得持续坚持住,把它用好。你们也有一些好做法,值得推广。比如,XXXX,充分调动了党员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再比如XXXX,这些都为我们发挥党员作用提供了平台,咱们基层党组织一定要用活用好,广大党员一定要积极参与,为打造我们美好幸福的同富村不懈奋斗。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篇9

  根据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年度连云港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青口镇党委、政府认真组织开展我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自评工作,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建引领,架好“村企联建”联姻桥

  自“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开展以来,镇党委以村企需求为纽带,以产业项目为抓手,以共赢为目标,主动牵线当“红娘”,共谋村企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增添新引擎。一是双向清单解需求。组织力量对全镇56个村(社区)开展专项调研摸排,汇编各村(社区)区位优势、资源要素、产业结构、集体收入、组织建设、创业需求等,建立“村情清单”。走访全镇各类企业,收集各企业优势特点和结对“下乡”意向,实现精准对接。通过“一企帮一村”“多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等联村联企抱团方式,为有意向的“下乡”企业和村(社区)牵线搭桥。召开“村企联建”项目过堂会20余次,逐村逐项目进行研讨,落实合作意向,共在46个村(社区)建设项目80个。二是组织保障解烦忧。以推进党组织共建为抓手,实现村企通力合作、信息共享和合力共赢。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当地村、社区建立党支部。积极探索“支部+企业+农户”“支部+合作社+基地”等多种运行模式。镇党委选派镇村两级党员干部74人作为村企联建联络员,协调解决村企共建难题50余个,为企业在村、社区落地生根打下坚实的组织保障。三是项目落地结硕果。依托镇各村(社区)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状况,多样发展村企联建项目。下口村、宋口村海洋渔业资源丰富,连云港市瑞祥海洋食品有限公司和连云港三惠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为其提供了海产品加工和紫菜加工等项目;老埃、里沙社区则充分利用江苏省海洋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落户了高端材料设备生产线项目。落户的80个联建项目占地总面积9066亩,有效带动就业人数7505人,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二、“4+1”主导,推进镇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0-年,镇党委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企业+基地+电商+农民“4+1”模式,不断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一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力度。依托本镇紫菜等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建设产业示范基地,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特色农户”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特色农户”的发展格局。今年青口镇龙头企业已达1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完成4个农业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约3.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6个,丰富和完善了我镇农副产品精加工产业链,增加了我镇农产品附加值。二是农村新业态焕发活力。组织利用“连天下”农产品交易平台、快手、抖音直播带货等手段,推介我镇特色农产品,开展线上下单采购、线下统配送货服务,深度发展线下农业+电商物流发展模式,涌现出大盘、里沙、墩后等一系列特色电商村,带动了1.6万人增收,为我镇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20-年,青口镇培育农业网上营销主体累计达1360个,网店达1.77万家,网上销售涉农产品12亿元。三是传统农业稳中有进。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66万亩,产量达2.9万吨,生猪存栏与出栏量分别为1.1万头、1.5万头,建设高标准农田1.8万亩,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52.99%。

  三、以创文为总抓手,全面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

  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结合创文主阵地,积极推进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原则,引导群众开展垃圾分类,缓解生活垃圾对农村面源污染压力。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目前全镇共有集中污水处理站17个,设备均能正常运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有效改善了农村水体质量。二是重点整治养殖尾水。依据区农业农村局养殖尾水整治要求,我镇全面摸排了各村(社区)海、淡水养殖情况,全盘分析养殖水域土地性质、坐标定位、养殖面积等数据,组织专人开展养殖尾水整治行动,彻底改善养殖尾水直排河流、海洋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水体环境。三是实行水产育苗一体化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推进水产养殖规模化发展。投资2.5亿元建设海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投资1.6亿元提升6800亩蓝湾现代渔业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通过一系列措施,我镇农村架构不断改善,目前农村区域供水入户率达100%,美丽依据乡村建设达标率为100%,村庄规划覆盖率达100%,乡镇卫生院达标率为100%,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标准合格率为100%。逐步实现了规划合理,美丽宜居的新农村格局。

  四、以万企联万村,全面拓展农民增收增产渠道

  一是以万企联万村,不断稳定农村农民增收形式。20-年,镇党委深入攻坚脱贫,开展助力乡村振兴“万企联万村”行动,以“一企联一村”“一企联多村”“多企联一村”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农民增收活动,全镇共有80家企业与48个村(社区)开展结对帮扶,企农利益联结更加紧密,有效解决了一批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贫困问题,进一步创造了就业岗位,为精准脱贫、防止返贫打下了稳固基础。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两不愁三保障”和年人均收入巩固率达100%,48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8万元。二是创业就业,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民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辅导,加强管理咨询,有针对性开展农民增收技能培训,分析市场前景,创业就业成效显著。三是基层农技队伍素质水平提档升级。为更好服务新型农民主体,镇党委依托基层“三整合”改革,整合全镇农业技术、农经管理、农村道路、渔业渔技等涉农部门,统筹资源,成立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配优选强农业队伍,强化业务指导针对性,使我镇农业服务功能迈上新台阶。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篇10

  加快推进更高水平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步骤,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实践,是改变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目前本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已有不少举措,但总体上是上头热、中间温、底下冷,基层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不高,主要是在政策供给方面存在偏差,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现行体制或原有政策的约束,现实问题无法解决,如土地流转中的期限过短、租金不断上涨、投资者信心不足的问题;农业生产观念落后,农业三产融合以及现代化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应用不足,且受土地指标和土地性质限制;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不足等。

  综合发达国家乡村发展的经验,上海乡村应具五大功能:一是粮食安全,二是农产品供给,三是生态屏障,四是生态产品,五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因此,上海的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美丽乡村建设,更应该是产业振兴,体现现代农业的示范、农业科技的引领、生态环境的优化、生活的便利宜居等特点。

  关于推进上海乡村振兴,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对上海乡村的功能定位要明确,特别是重点产业要有指导性意见(如种植或养殖的主要品种和方式)。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土地流转的制度保障问题,要从制度设计上保障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双方利益,提升经营者的信心,增加对现代农业的投入。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家庭农场为基本生产单位,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成立合作社,联接生产与市场。建设和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议对全市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调整和建设,强化市场功能,让它成为农产品供应的调节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管者、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器,从制度上和机制上解决农产品质量、标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仅依靠农业管理部门不能解决,需要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协同。

  二、乡村产业不仅仅是种养殖业,更要发展二、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种养殖业要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以现代化的种养殖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以生物科技促进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种养品种质量的提升。发展二、三产业需要有相关的政策保障,如厂房、设施、设备的建设安装要占用土地,农业旅游需要为游客提供服务场所,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希望市级层面出台相应政策,协调好规土部门的政策限制与农业部门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农业产业发展应该以农业科技为支撑。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方式,推广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资源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生态化种养殖模式,培育和引进优质农产品,以产品的高品质、绿色安全为主要目标。

  四、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后需要有农产品加工或食品制造业的支撑。建议在上海郊区建设一定规模的高标准的食品加工企业,以承接地产农产品的加工、储运和贸易为主,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多样性的消费需求。

  五、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建设好乡村的道路和环境尤其是农民的生活环境很重要。在规划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对原住民传统文化习俗的保存与开发,让乡村更美丽而不是让乡村变城市。鼓励村民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设有特色的民居,开发出体现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休闲农业项目,實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增加农民收入。(市人大代表,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篇11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我们勾画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并专门进行了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的8项重点工作之一。2018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在此背景下,科学理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对于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文章很多,但多为解读性或表态性文章。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相关文章的研究性色彩迅速增加,如韩俊(2018)、张晓山(2018)、叶兴庆(2018)、张天佐(2018)、姜长云(2018)等。有些文章开始关注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导向,如张合成(2017)。但就总体而言,相关研究仍然亟待加强。本文认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下简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6项主要任务之一,尽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的范围实际上超出经济工作,但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和重大导向之一。仔细研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内容,不难发现这实际上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需要弄清楚什么是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质量如何,首先要看其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有多大实质性的贡献,对于缓解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三农”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有多大实际作用。比如,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结构加快升级,呈现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绿色化迅速推进的趋势。这要求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顺应需求结构升级的趋势,增强供给适应需求甚至创造需求、引导需求的能力。与此同时,对农村产业发展在继续重视“生产功能”的同时,要求更加重视其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将重视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和社会影响,同激发其科教、文化、休闲娱乐、环境景观甚至体验功能结合起来。尤其是随着“90后”、“00后”、甚至“10后”逐步成为社会的主流消费群体,产业发展的生活、生态功能更加需要引起重视。以农业为例,要求农业在“卖产品”的同时,更加重视“卖风景”、“卖温情”、“卖文化”、“卖体验”,增加对人才、人口的吸引力。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日益引起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很好的链接和匹配功能,能够改善居民的消费体验、增进消费的便捷性和供求之间的互联性,而体验、便利、互联正在成为实现社会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和消费扩张的重要动力,尤其为边角化、长尾性、小众化市场增进供求衔接和实现规模经济提供了新的路径。

  第二,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即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体系和需求结构变化的动态适应和反应能力。当然,这里的有效供给包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这里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竞争力,首先表现为提升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

  除此之外,还表现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体现这些方面的协同性、关联性和整体性。解决好“三农”问题之所以要被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是一个具有竞争弱势特征的复合概念,需要基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矫正市场失灵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好“三农”问题,重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因此,要科学区分“三农”问题形成演变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借此,将支持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提升农村人力资本质量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有效激发工商资本、科技人才、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农村发展要素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的升级机制,更好地提升乡村振兴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

  第三,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体现为协调处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在十九大报告和新版《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被列入,但新型城镇化战略未被列入要坚定实施的7大战略,这并不等于说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之所以这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虽然推进新型城镇化也需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也需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城镇化更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而实施上述7大战略则与此有明显不同,更需要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甚至优先位置,更需要大力支持。否则,更容易出现比较大的问题,甚至走向其反面。(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穿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虽然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但到2030~2035年前后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后,中国城镇化将逐步进入饱和阶段,届时城镇化率提高的步伐将明显放缓,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将由乡—城单向流动为主转为乡—城流动、城—城流动并存,甚至城—乡流动的人口规模也会明显增大。届时,城镇化的战略和政策将会面临重大阶段性转型,甚至逆城镇化趋势也将会明显增强(张天佐,2018;

  王利伟,2017)。至于怎样科学处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系?本文认为,关键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一问题将留待后文专门分析。

  第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体现为科学处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农业农村政策转型的关系,做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大文章。关于这个问题,后文也将专门分析。

  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最终体现为统筹推进增进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增强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如果做到这一点,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民利益最容易受到侵犯,最容易成为增进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薄弱环节。注意增进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价值所在。当然也要看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民发挥主体作用往往面临观念、能力和社会资本等局限。因此,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社会力量和工商资本带动农民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增强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对于提升乡村振兴质量至关重要。

  增强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有许多国际经验可供借鉴。如在美国、欧盟和日、韩等国的发展过程中,都有很多措施支持农民培训、优化农业农村经营环境,并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创业机会。2014年美国《新农业法案》将支持中小规模农户和新农户发展作为重要方向,甚至在此之前就有一些政策专门支持初始农牧场主创业,为其提供直接贷款、贷款担保和保险优惠,借此培育新生代职业农民。该法案增加农产品市场开发补助金,明确优先支持经验丰富的农牧场主,优先支持最能为某些经营者或农牧场主创造市场机会的项目;

  鼓励优化农村经济环境,在农村地区提高经商创业效率、创造就业机会并推进创新发展。2000年以来,欧盟的农村发展政策将培养青年农民、加强职业培训、推动老年农民提前退休、强化农场服务支持等作为重要措施。为解决农村人口外迁特别是青年劳动力外流问题,欧盟注意改善农民获得服务和发展机会的渠道,培育农村企业家,以确保农村区域和社区对居民生活、就业有吸引力。2014年欧盟农业政策改革通过新的直接支付框架挂钩支持青年农民和小农户;

  采取重组和更新农场等措施,为青年农民提供创业援助,建立农场咨询服务系统和培训、创新项目等。后文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导向,为此必须把推进农民优先提升技能作为战略支撑,借此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合格市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合适的劳动力和农村居民。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从根本上是因为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三农”发展不充分,是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表现。此外,还是因为“三农”发展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调节收入分配、优化城乡关系、增强经济社会活力和就业吸纳能力及抗风险能力等,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公共品属性;

  加之,如前所述,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农”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呈现竞争弱势特征,容易存在市场失灵问题。因此,需要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解决好市场失灵问题。鉴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按照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和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方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应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形势,“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杨洁篪,2017)。相对于全球,国内发展、城乡之间更是命运共同体,更需要“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面对国内工农发展、城乡发展失衡的状况,用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导“三农”工作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更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借此有效防范因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差距过大导致社会断裂,增进社会稳定和谐。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要求“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该文件在第12部分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为此提出了6方面的具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并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这为我们提供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路线图和“定盘星”。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本文认为,可借鉴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的思路,同等优先地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优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市场化改革

  《国务院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4号)提出,“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要“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为此,要通过强化公平竞争的理念和社会氛围,以及切实有效的反垄断措施,完善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市场机制有效运转;

  也要注意科学处理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关系,积极促进产业政策由选择性向功能性转型,并将产业政策的主要作用框定在市场失灵领域(王一鸣,2018)。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也应注意这一点。

  为此,要通过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积极营造有利于“三农”发展,并提升其活力和竞争力的市场环境,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公平竞争,成为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乡村振兴参与者,甚至乡村振兴的“领头雁”。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结合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根本改变农业农村发展中部分领域改革严重滞后于需求,或改革自身亟待转型升级的问题。如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如何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目前,这方面的改革亟待提速。目前对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重视不够,加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困难和风险,也影响了其对乡村振兴带动能力的提升。近年来,部分地区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创新,初步取得了积极效果。但随着“三变”改革的推进,如何加强相关产权和要素流转平台建设,完善其运行机制,促进其转型升级,亟待后续改革加力跟进。

  (二)加快创新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制,优先支持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清除不适应形势变化、影响乡村振兴的制度和环境障碍,可以降低“三农”发展的成本和风险,也有利于促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如近年来虽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但实际惠及面仍然有限,严重影响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大量宅基地闲置浪费,也加大了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困难,制约农民增收。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为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开了题”,明确“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应该说,这方面的政策创新较之前前进了一大步。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严重滞后于现实需求,导致宅基地流转限制过多、宅基地财产价值难以显性化、农民房屋财产权难以有效保障、宅基地闲置浪费严重等问题日趋凸显,也加大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用地困难(刘守英,2018)。类似改革仍待进一步扩围提速或延伸推进。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并要求“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2018年3月7日在“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进”。但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和农房产权制度改革滞后,不仅仅是给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了困难,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加大了城市人口、人才“下乡”甚至农村人才“跨社区”居住特别是定居的困难,不利于缓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缺口”,也不利于农业农村产业更好地对接城乡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需求扩张。在部分城郊地区或发达的农村地区,甚至山清水秀、交通便捷、文化旅游资源丰厚的普通乡村地区,适度扩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范围,鼓励试点地区加快探索和创新宅基地“三权分置”办法,尤其是适度扩大农村宅基地、农房使用权流转范围,有条件地进一步向热心参与乡村振兴的非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开放农村宅基地或农房流转、租赁市场。这对于吸引城市或异地人才、带动城市或异地资源/要素参与乡村振兴,日益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意义远远超过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问题,并且已经不是“看清看不清”或“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而是应该积极稳健地“鼓励大胆探索”的事情。建议允许这些地区在保护农民基本居住权和“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的基础上,通过推进宅基地使用权资本化等方式,引导农民有偿转让富余的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允许城乡居民包括“下乡”居住或参与乡村振兴的城市居民有偿获得农民转让的富余或闲置宅基地。在此方面,法国的经验值得参考,详见案例1。

  案例1: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乡村多元产业的发展和乡村多元价值的拓升,包括年青人在内的部分人口回乡就业创业,一些追求乡村生活的城市人开始在乡村地区定居,促进了乡村活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法国注重通过政策、法律和规划手段,促进土地整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支持乡村旧有住宅改造和新住宅建设等,满足都市区居民到乡村休憩甚至定居对“二套房”的需求。这些“二套房”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山区等文化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临近大都市的乡村地区。1990年,在法国乡村地区的居民结构中,农民、自由职业者和企业主、中高层管理人员、雇员和个人、退休农民、非农民退休人员分别占9.9%、6.9%和14.9%、27.6%、11.1%、29.6%,占比分别较1962年下降23.9个、1.9个和增加11.0个、2.6个、4.0个、8.2个百分点。在去法国乡村地区休憩的居住方式中,自有二套房的比重,1984年已达23.1%,较1961年提高14.2个百分点(汤爽爽、冯建喜,2017)。

  近年来,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对于加快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变的积极作用迅速凸显。但相关政策和监管规则创新不足,成为妨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部分地区对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力度过大、过猛,也给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带来新的不公平竞争和不可持续发展问题。此外,部分新兴产业“先下手为强”、“赢者通吃”带来的新垄断问题,加剧了收入分配和发展机会的不均衡。要注意引导完善这些新兴产业的监管规则,创新和优化对新经济垄断现象的治理方式,防止农民在参与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分享利益的边缘人,分担成本、风险的核心层”。

  此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以支持融资、培训、营销平台和技术、信息服务等环境建设,鼓励包容发展、创新能力成长和组织结构优化等为重点,将优化“三农”发展的公共服务和政策环境放在突出地位。相对而言,由于乡村人口和经济密度低、基础设施条件差,加之多数农村企业整合资源、集成要素和垄断市场的能力弱,面向“三农”发展的服务体系建设往往难以绕开交易成本高的困扰。因此,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应把加强和优化面向“三农”的服务体系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包括优化提升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市场化或非营利性服务组织的支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强化政府对“三农”发展的“兜底”作用,并将其作为加强社会安全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推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等,都有这方面的作用。二是瞄准推进农业农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引导支持力度。如积极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电商产业园、返乡创业园、特色小镇或田园综合体等农业农村发展的载体建设,更好地发挥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从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到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再到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种重大政策导向的演变反映了我们党对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也顺应了新时代工农城乡关系演变的新特征和新趋势,这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导向也是一脉相承、互补共促的。十九大报告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置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之前。这说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样,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工农、城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增强,城乡之间的人口、资源和要素流动日趋频繁,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资源、要素、产权之间的交叉重组关系日益显著,城乡之间日益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越来越多的问题,表现在“三农”,根子在城市(或市民、工业和服务业,下同);

  或者表现在城市,根子在“三农”。这些问题,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越来越难以解决,越来越需要创新路径,通过“头痛医脚”的办法寻求治本之道。因此,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越来越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务之急和战略需要。借此,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共荣、分工协作、融合互补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那么,如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呢?

  (一)注意同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衔接起来

  在当前的发展格局下,尽管中国在政策上仍然鼓励“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增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能力”。但农民工进城仍以流向大中城市和特大城市为主,流向县城和小城镇的极其有限。这说明,当前,中国大城市、特大城市仍然具有较强的集聚经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且其就业、增收和其他发展机会更为密集;

  至于小城镇,就总体而言,情况正好与此相反。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顺应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优质资源、优质要素和发展机会向大城市、特大城市集中仍是难以根本扭转的趋势。但是,也要看到,这种现象的形成,加剧了区域、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给培育城市群功能、优化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关系,以及加强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增加了障碍,不利于疏通城市人才、资本和要素下乡的渠道,不利于发挥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

  上述现象的形成,同当前的政府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过度向大城市、特大城市倾斜也有很大关系,由此带动全国城镇体系结构重心上移。这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在重大产业项目、信息化和交通路网等重大基础设施、产权和要素交易市场等重大平台的布局,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资分配、获取承办重大会展和体育赛事等机会分配方面,大城市、特大城市往往具有中小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是许多省区强调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不够是其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致力于打造省会城市经济圈,努力通过政策和财政金融等资源配置的倾斜,提高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这容易强化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极化效应,弱化其扩散效应,影响其对“三农”发展辐射带动能力的提升,制约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推进。加之,许多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片面追求“摊大饼式扩张”,制约其实现集约型、紧凑式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范恒山,2017),容易“稀释”其对周边地区和“三农”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甚至会挤压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制约周边中小城市、小城镇对“三农”发展辐射带动能力的成长。

  今后,随着农村人口转移进城规模的扩大,乡—城之间通过劳动力就业流动,带动人口流动和家庭迁移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在此背景下,过度强调以大城市、特大城市为重点吸引农村人口转移,也会因大城市、特大城市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加剧进城农民工或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的困难,容易增加进城后尚待市民化人口与原有市民的矛盾,影响城市甚至城乡社会的稳定和谐。

  因此,应按照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大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力度,深化相关改革和制度创新,在引导大城市、特大城市加快集约型、紧凑式发展步伐,并提升城市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引导这些大城市、特大城市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要结合引导这些大城市、特大城市疏解部分非核心、非必要功能,引导周边卫星城或其他中小城市、小城镇增强功能特色,形成错位发展、分工协作新格局,借此培育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融合协调、共生共荣的城市群。这不仅有利于优化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提升城市群系统功能和网络效应;

  还有利于推进跨区域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王利伟,2017),为城市人才、资本、组织和资源等要素下乡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便利,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和城乡融合互补,增强城市化、城市群对城乡、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功能,帮助农民增加共商共建共享发展的机会,提高农村共享发展水平。实际上,随着高铁网、航空网和信息网建设的迅速推进,网络经济的去中心化、去层级化特征,也会推动城市空间格局由单极化向多极化和网络化演进,凸显发展城市群、城市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更好地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特别是城市群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力,要通过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倾斜引导,加强链接周边的城际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和关键结点、连接线建设,引导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之间完善竞争合作和协同发展机制,强化分工协作、增强发展特色、加大生态共治,并协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以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为目标导向,推进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体系创新,着力提升城市和城市群开放发展、包容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要加大公共资源分配向农业农村的倾斜力度,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与此同时,通过深化制度创新,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向农村延伸,加强以中心镇、中心村为结点,城乡衔接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网络建设。要通过深化改革和政策创新,以及推进“三农”发展的政策转型,鼓励城市企业或涉农龙头企业同农户、农民建立覆盖全程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二)积极发挥国家发展规划对乡村振兴的战略导向作用

  十九大报告要求“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要求“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编制过程中,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要结合规划编制和执行,加强对各级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通过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优先支持,鼓励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编制和实施乡村振兴规划的过程中,要结合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贯彻中央关于“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的决策部署,促进城乡国土空间开发的统筹,注意发挥规划对统筹城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引领作用,引导乡村振兴优化空间布局,统筹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今后大量游离于城市群之外的小城市、小城镇很可能趋于萎缩,其发展机会很可能迅速减少。优化乡村振兴的空间布局应该注意这一点。

  要注意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在引导农村人口和产业布局适度集中的同时,将中心村、中心镇、小城镇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电商产业园、返乡创业园、特色小镇或田园综合体等,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结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中央政府对乡村地区的关注逐步实现了由乡村全域向发展缓慢地区的转变,通过“乡村行动区”和“乡村更新区”等规划手段干预乡村地区发展;

  同时逐步形成中央政府和地方乡村市镇合力推动乡村地区发展的局面。乡村市镇主要通过乡村整治规划和土地占用规划等手段,推动乡村地区发展。乡村整治规划由地方政府主导,地方代表、专家和居民可共同参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但这并不等于说所有乡、所有村都要实现振兴。从法国的经验可见,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找准重点、瞄准薄弱环节和鼓励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都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建设城乡统一的产权市场、要素市场和公共服务平台,也应在规则统一、环境公平的前提下,借鉴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思路,通过创新“同等优先”机制,加强对人才和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的制度化倾斜支持,缓解市场力量对农村人才和优质资源的“虹吸效应”。

  (三)完善农民和农业转移人口参与发展、培训提能机制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关键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一方面,帮助农村转移人口降低市民化的成本和门槛,让农民获得更多且更加公平、更加稳定、更可持续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权利;

  另一方面,增强农民参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能力,促进农民更好地融入城市或乡村发展。要以增强农民参与发展能力为导向,完善农民和农业转移人口培训提能支撑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人口,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多的新型市民和新型产业工人。要结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注意发挥新型经营主体、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带动普通农户更好地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要按照需求导向、产业引领、能力本位、实用为重的方向,加强统筹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通过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方式,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市民培训能力建设的支持。要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支持政府主导的普惠式培训与市场主导的特惠式培训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鼓励平台型企业和市场化培训机构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市民培训中发挥中坚作用。要结合支持创新创业,加强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健全以城带乡的农村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四)加强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把培育城乡有机结合、融合互动的产业体系放在突出地位。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发挥城市企业、城市产业对农村企业、农村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要结合加强城市群发展规划,创新财税、金融、产业、区域等支持政策,引导农村产业融合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区域分工协作、发挥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引领带动作用。要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支持政策,引导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处理服务市民与富裕农民、服务城市与繁荣农村、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美丽乡村的关系。鼓励科技人员向科技经纪人和富有创新能力的农村产业融合企业家转型。注意培育企业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中的骨干作用,努力营造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鼓励商会、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中增强引领带动能力。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篇12

  按照呼伦贝尔市委农牧办《关于做好2020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准备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民政局共承担呼伦贝尔市下达考核指标二项,针对村规民约制定情况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执行情况认真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村规民约制定情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要求,2016年,市民政局面对全市村居进行一次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面的征稿活动,并逐级上报呼伦贝尔市民政局和自治区民政厅,其中有3篇村规民约被收录《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村规民约选编》。2019年,根据《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中央组织部等七部委精神的通知》文件精神,市民政局及时转发文件并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各乡镇、街道指导各村(居)结合实际,再次修订完善丰富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写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全市130个行政村村规民约占比100%。

    (二)村民代表会议执行情况

  规范执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2018年换届选举后依法产生村民代表,各村至少每季度召开1次村民代表会议,而且在重大事项上要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采取“一事一议”,将征求民意、讨论决定、接受监督贯穿于全过程,以征询保证科学,以公开保证公正,以协商凝聚共识;各村均按程序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建立村务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强化宣传

  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组织广大群众学习法律知识,正确认识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村(居)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规定的相关内容。

  (二)修订完善

  继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修订完善的过程中,要反复入户征求群众意见,广泛达成共识,引导群众积极献言献策,对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合情、合理、合法的修订完善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监督

  进一步加强对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和完善。对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执行情况中存在问题的村(居),所在乡镇党委、政府要进行监督指导,要求立行立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将工作落到实处。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篇13

  根据中共XX市委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省对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和“三农”发展综合考评自检自查情况的通知》,涉及民政第8项“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和第12项“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两项考核指标,现将市民政局XX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保障(一)成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精神,成立了XX市民政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科室和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一名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局办公室主任兼任副主任,指定了办公室一名同志具体负责日常业务,协调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决策部署。

  (二)制定了民政系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结合民政部、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关任务部署要求,制定印发了《XX市民政局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围绕省民政厅工作部署,印发了XX年民政工作要点和关于落实《XX年度XX省州(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标和“三农”发展综合考评指标》有关工作的通知,涉及农村基层的农村低保、村民自治、社区建设、农村养老、留守儿童关爱、殡葬改革等工作进行安排。

  二、工作落实情况(两项考核指标部分200分,自评为200分;权重分10分)值(一)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工作情况。(分值100分,评自评100分;权重分5分)1、服务站服务设施完善。(分值40分,自评40分;权重2分)按照《XX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充分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利用XX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一门式”“一站式”服务。全市加快推进农村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打造集网上办事、政务服务、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电子监察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实体办事大厅与网上办事大厅的互联互补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一号申

  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强化“一门式”服务模式的综合应用,各项服务设施完善,做到五有(有服务用房、有牌子、有人员、有制度、有台账),全面提升了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目前,全市X个村、X个城市社区均建有综合服务站(为民服务大厅),覆盖率达100%。

  2、服务站管理制度健全。(分值40分,自评40分;权重分2分)全市X个村、X个城市社区均建有村(居)干部坐班、优质服务、当月结报、监督检查、经费保障等五项基本制度。3、村(居)民满意度。(分值20分,自评20分;权重1分)全市X个村、X个城市社区服务站功能发挥好、服务能力强,经开展民情调查,村民满意度达到92%。

  值(二)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分值100分,自评100分分;权重分5分)1、完善村规民约。(分值50分,自评50分;权重2.5分)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依然存在,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做好移风易俗工作列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关于规范领导干部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的

  暂行规定》《关于全市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关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大力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提倡科学进步;反对黄赌毒,提倡健康文明文化活动;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的四个反对、四个提倡的号召,迅速在全市掀起了一股破旧俗,除陋习、树新风的高潮。二是全市X个村(居)民委员会均成立红白理事会,并建立“自然村振兴理事会”X个,共推选产生理事会成员X名,全面提升村民自我管理水平。

  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主任任理事长,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为成员。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群众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并从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环节入手,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同习俗,采取“一村一策”和“一事一议”,制定出具体规定。三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先后印发了《XX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文明委〔XX〕X号)、《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关于切实做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的通知》《XX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的通知》《XX市民政局关于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新一轮修订完善督办工作的通知》《XX市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

  作的实施方案》所规定内容和要求,指导村(居)组结合本村(居)组实际,围绕村(居)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重点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依法婚育内容等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不断提升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10月30日前,全市X个村(居)X个村(居)民小组完成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实现了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提高。四是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召开专题会议、入户宣传、集中宣传和网络宣传等多种方式,深入宣传有关婚丧改革的法律法规,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移风易俗新风尚,鞭挞婚丧嫁娶比阔气、讲排场、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引导干部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全面营造移风易俗,倡树新风的社会氛围。全市清明节期间,共发放殡葬改革政策宣传资料X万多份,悬挂宣传布标X条,粘贴宣传标语X条,出动宣传车辆X辆/次。

  2、倡导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分值100分,自评100分;权重分5分)在全市开展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工作中,由市、县(区)、乡(镇)X个婚姻登记机关、X个殡葬服务机构发放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满意度为X%。

推荐访问:民政局 振兴 乡村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范文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怎么写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总结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考核自评报告 民政局乡村振兴自查报告 民政乡村振兴目标任务自查报告 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自评报告 民政局乡村振兴战略总结 民政局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职责 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自查报告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