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爱兵才能带好兵,部队带兵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2-11-06 13:2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兵才能带好兵,部队带兵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爱兵才能带好兵,部队带兵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精选文档)

 

 习主席在讲部队带兵问题时指出:“我们的战士总体上是好的,关键在于干部怎样去带。战争年代我们曾经改造过旧军队,许多俘虏兵,一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很快就成为战士。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官兵平等,情同手足。因此,干部带兵,首要的是解决对战士的根本态度问题。爱兵才能带好兵。”在这段话中,习主席不仅揭示了我军治军的规律,同时也为新时期密切内部关系,科学带好兵指明了方向。

 一、爱兵是带好兵的前提

  带兵贵在带“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善带兵者无不爱兵。江主席指出:“领导干部尤其要关心爱护部队,对士兵要有感情,当亲兄弟对待。部属发生了问题,应当从关心、爱护、教育出发,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一些部队中存在的打骂体罚士兵的现象,必须坚决予以纠正。”江主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源于感情。爱兵是带好兵的前提。

  《人民武警报》最近报道了这样两件事:

 其一:某中队战士陈魁,脾气暴烈,动辄跟人拳脚相加,挨批习以为常,他也自暴自弃开始了破罐破摔。一年换了四个地方依然如故,人称“鬼见愁”。后来经中队一班人帮助教育,小陈奇迹般地变好了,还在一次执行重大任务中荣立三等功。这样一个“鬼见愁”式的人物何以变化如此大呢?秘诀在哪里? 其二:临利县中队战士秦超,身患疑难病症,他自感治好的希望很渺茫,一度有轻生念头。可半年后,小秦心情愉

 快地退伍还乡了。临别之际,他含着热泪向中队领导表示:“我会精神抖擞地与病魔抗争,不让大家失望。”那么使这个轻生兵重扬生命之帆的秘诀又是什么? 溯本求源,“秘诀”只有一个字:“爱”!前者是中队干部通过对小陈病痛时的安慰和精心护理的真情之爱,启开了他冷冰的心扉,振动了他弃恶向善的心灵,激发了他以功报爱的良好动机。后者,则是中队干部为小秦求医问药,积极治疗并启发人生意义的深情厚爱,扬起了他的生命之帆。

 爱,之所以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在于爱是人的本质的需要。马克思说:“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士兵,作为年轻人,正处在心理上的断乳期。他们在离开父母和兄长的羽翼,开始自己相对独立的生活过程中,心理上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剧烈的阵痛和危机,表现出强烈的“感情饥渴”,急需得到别人的理解、温暖和爱。

 军队是一个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人的位置永远处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战争年月,战士们必须冒着弹雨前进,在跑火中攻坚;要战胜血与火的考验,要挑战死神的召唤。和平时期,战士们爬冰卧雪,戎守边关,站岗巡逻,执勤训练,他们体验不到花前月下的烂漫和温馨,感受不到卡拉 OK 厅内的轻松和娱乐;而且还要时常接受“十五月亮”之下,你也思念我也思念的寂寞、相思、遥望和期盼。这一切,客观地告诉人们: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军人也渴望得到爱。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新时期,社会各界应该给以奉献精神为支柱的军营更多的爱;而带兵人首先应该给战士们更多更直接的真诚的爱。

 事实证明,只有首先对士兵施之以爱,才能启开士兵的心扉,打开情感交流的阀门。有了感情之流的激荡,才能使士兵产生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才能维系军心,凝聚部队,令行禁止,一往无前。有了对战士诚挚的爱,干部才能带出一支生龙活虎,同仇敌忾的英雄部队。

 自古以来,善将兵者,无不主张施爱于下。孙子强调将帅要“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吴起“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士卒生了疮,他用嘴替士卒吸出脓血。岳飞对部下关怀备至,“卒有疾,飞亲为调药。诸将远戎,飞遣妻问劳其家…”正是由于将领对士卒的爱,才得到了士卒在战场上赴汤蹈火,拼死杀敌的回报;才有孙子三万兵马可以平天下,吴起大战76 回,胜 64 回,平 12 次的赫赫战绩;才有“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雄兵绝唱。

 在人民军队中,共同的目标使官兵走到了一起。以新型的官兵关系培育起来的官兵手足之情,把他们凝聚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集体。我军成长壮大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官爱兵、兵尊干的历史。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爱兵的典范。红军长征途中,朱德冒着受处分的政治风险,下令托运队毁掉枪支弹药,改托伤病员过草地。他说“人是最宝贵的,多一个人干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有了人,就不愁将来没有枪支。”这满怀深情的爱兵之言,激励着左路军走过了草地。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副总司令,他身患疟疾时让医生将质量差的针“柴胡”给自已,将质量好的针“奎宁”用来救战士伤病员的做法,鼓舞着无数的八路军战士在战场英勇杀敌。还有长征途中,臂、腿受重伤坐担架行军的高级将领曾

 中生,在翻越大巴山的时不忍心看到衣薄肚饥的战士一个个在寒风中倒下,对战士说:“请把我放下,让我爬一步也能减轻你们一点负担”,一次次从担架上翻滚下来,战士们感动极了,一涌而上,含着热泪一次次把他扶上担架,表示:“就是死,也要把首长抬过大巴山。”类似这样的爱兵故事,不胜枚举。我军的友爱是心相通、情相融的动人篇章。这种友爱是历史上任何军队都无法比拟和想象的。剥削阶级的军队对士兵的爱多是虚伪的、自私的和蒙骗的爱,而我军对士兵的爱则是无私的真情的阶级友爱。这种爱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我军也正是依靠这种爱的力量,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个的胜利。

  二、爱兵必须端正根本态度 毛泽东指出:“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从这一态度出发,于是有各种政策、方法、方式。离开了这种态度,政策、方法、方式也一定是错的,官兵之间、军民之间的关系便决然弄不好。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这些原则要实行有效,都必须从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军俘虏的人格这种根本态度出发。那些认为不是根本态度问题而是技术问题的人,实在是想错了,应加以改正才对。”这段话讲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有什么样的对兵态度必然有什么样的带兵方法。带兵人如果把兵看成兄弟、学生、病人,那么在管理中必定是以兄长之心,师生之情、医生之责去善待和关爱他们。也就会有对他们更多的慷慨、宽容和理解;若以“官贵

 兵贱”的态度冷眼相看,那必定是更多的责怪、怒骂、训斥甚至是冷酷无情的体罚。

 对士兵的根本态度问题也是军队根本宗旨问题的反映。旧军队采用强迫命令、欺骗宣传的手段控制军队。把军官视为“士兵的灵魂”,把士兵当成进行战争的工具,奉行“官贵兵贱”的哲学。其阶级性决定了其内部官兵关系的根本对立,矛盾重重。集体哗变、抗命不遵的情况时有发生。以致台湾国民党军队惊呼“带兵如带虎”。我军是人民的军队,军官和士兵同为国家的主人,官兵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官兵根本利益一致,目标一致。官兵政治上一律平等,没有高度贵贱之分,亲疏远近之别。我们军队依靠官兵的亲密团结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军兵员成份、个体文化素质、价值趋向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放性的思维、多样性的需求以及不断增强的民主法制意识和参与竞争意识,给传统的带兵方法提出了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干部带兵,首要的是解决对战士的根本态度问题。”所以新时期要带好兵,必须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端正对士兵的根本态度,努力营造尊干爱兵的良好环境。

 首先,要走出“看不惯”的思想误区。有些带兵人不能敏感地认识到新形势给士兵思想意识带来的客观变化,仍然把士兵看成襁褓中人,希望千人一腔,牵着他们的鼻子走。思想工作希望开一次会,上一两堂课,谈一两次话或瞪一瞪眼,拍几下桌子、发一通脾气就能解决。可一看到现在的士兵心思象天上的浮云飘移不定,吃饭挑挑拣拣,做事想着偷懒,说他几句脖子还要扭个弯,布置任务有时还讲价钱,什

 么事都要品头论足一番。真是左也看不惯右也看不惯。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后进的士兵也有长处和优势,先进的士兵也存在着短处和不足。如同一片树叶有正反两面一样。正面,平滑而有光彩,背面,暗淡有凹凸。我们判断树叶的好坏不能仅以有无光彩和凹凸而论,而要看它的质。我们看人也要多看其闪光点。如战士小石,入伍前是宾馆厨师,平时走路一摇三摆,有人就认为他是稀拉兵。可他调到炊事班后如同张飞得到了丈八长矛,尽显武艺。饭菜做得喷香可口,开饭也及时,很受大家欢迎。这怎能说他稀拉呢?战士小王来自城市,文化程度高,但爱钻牛角尖,遇事无理也能辩七分,有人就认为他刺头。可让他做宣传报道工作后,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部队的好人好事和评论经常上报。这又怎能说他是一个“刺头”呢? 当代青年战士突出的特点是有思想,有主见,个性强。他们有的想考学,有的想学技术,有的想转志愿兵等等。一般来说,我军士兵的个性发展与军队建设的需要和履行义务没有根本冲突,在某些具体情况或某种具体问题上个性与现实也有矛盾的时候,不能把士兵的个性发展与军队建设的需要割裂开,而应该尽量使二者统一起来,尊重士兵的个性,尊重他们的理想和追求。因势利导地把士兵个人的理想、追求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士兵的理想得到升华,形成推动部队建设的强大动力。要善于发现每个士兵的长处和闪光点,全面认识士兵个性的各个方面,扬其所长,抑其所短,为士兵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使士兵的个性都得到合理发展,让不同个性的士兵在部队建设中都能发挥良好作用。

 三、爱兵必须知兵

 关于知兵的问题,江主席指出:“要密切掌握战士的思想脉搏,了解战士在想些什么,这是我们部队的一个传统。我们军队有这样的传统,许多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很注意观察战士,比如为什么有时饭量减少了,为什么有的睡觉翻身多。从这些迹象中研究战士是否有什么思想问题。古人讲要防微杜渐,见微知著,也就是要从萌芽状态抓起的意思。”江主席的讲话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带兵人要始终把战士的冷暖挂在心上,把爱兵当作天职,处处关心他们的疾苦和进步,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以真挚的感情去感染他们。以良好的形象、模范的作用去影响他们。从细微处着手,了解战士们在什么地方,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知道战士们的心境,与战士感情沟通,与战士心理相融。

 带兵必须爱兵,爱兵必须知兵,知之愈深才能爱之愈切。知兵是爱兵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知兵才能爱兵。一个不知兵的干部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干部。

 目前,在部队管理中一些基层单位的干部不知兵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干部不能做到“五同”,总认为自己是一个“官”,一口官腔,一身官气,一副官架子。虽然人在基层,身在兵中,但同战士干不到一起、玩不到一起、想不到一起,对战士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等一概不知或知之甚少。有的居然连士兵的名子都叫不上。如某连有一名新战士父亲病重,四天收到两封电报,可指导员不仅无暇过问电报内容,就连他叫什么都不清楚。直到“父病故,望速归”的加急电报送到连队时,指导员才隐约想起这回事。此刻,这名战士难以忍住没能最后见上父亲一面的遗憾而痛哭不

 止。象这样的带兵干部,怎能和战士打成一片?干部与战士在行动上的脱离必然导致心理距离上的拉大。如果干部再身不正,手不净,事不公,那么在一定条件下兵与官的矛盾就会激化,甚至酿成事故。部队出现的很多事故就是因为干部不知兵,不尽责,与战士貌合神离造成的。邓小平指出:“一个连长,一个指导员,不知道一个兵的情况,当什么连长、指导员!” 知兵,就是指基层干部要以对战士深厚的爱心,熟悉了解战士的姓名、籍贯、性格、爱好、特长、体质、婚恋、家庭、社会关系、军事技术、接受能力、理想志向等情况。既知其往,又知其今;既知其人,又知其家;既知其表,又知其里;既知其行,又知其心,全面把握战士的思想和行为的发展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帮助。

 知兵是一个不间断掌握战士思想变化的过程。因此,知兵要持之以恒,不能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带兵人要在实践中锻炼出一套察微知著,一叶知秋的本领,要以个别人、业余时间、谈心谈话、言论反映、单独外出、执行重大任务为重点,把握住新兵下连、老兵退伍等时机,仔细观察,细心揣摩战士的情绪变化,弄清真实情况,牢牢把握住战士思想发展的脉搏。这样才能在思想工作和管理中使爱护士兵的行为落到实处。

 四、爱兵要讲究方法 爱兵是为了亲近士兵,密切内部关系,结成一个生死与共、无坚不摧的战斗集体。但爱不是溺爱,爱不是娇兵、惯兵、宠兵;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严格要求,赏罚严明也是一种爱。在实践中应努力做到对战士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爱护。

 在管理上爱不纵容、爱不放任、爱不庸俗,赏罚分明。对战士的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施爱。否则,爱也就失去了它的目的和意义。带兵人在对部队的管理中,对战士的爱护应把握住以下几种主要的辩证方法。

 1.宽严并用。严,是千古治军之要,为谋取“打得赢”,必须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宽,要求带兵人在非原则、非本质、非关键问题上要有容人之量,用宽容去培育友谊。严,必须用法律法规、条令条例统一思想和统一行动,不能自行另搞一套,不能简单生硬,更不能动辄训斥、拳脚相加。宽,不等于放任自流,一盘散沙似。带兵要做到严而有爱,宽而有度。

 2.张弛有度。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是治军之道。现代社会,竞争加剧,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部队作为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保证一有情况,就能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因此在管理上必须保持一定的紧张度,甚至...

推荐访问:基层连队政治工作发言材料 爱兵才能带好兵 部队带兵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 带兵 带好 部队

Top